2016年如皋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二○一六年一月十日在如皋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陈晓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年工作及“十二五”回顾

过去的一年,市政府在中共如皋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5年,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6亿元、增长9.8%(可比价,下同)。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1亿元、增长14.3%。增值税(不含营改增)26.8亿元、增长5.77%,总量居南通县(市)第一。现代农业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新增设施农业2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61.5%。新认证“三品”30个,新增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8家、家庭农场3家、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分别达82.5%、89%。农产品出口1.83亿美元,保持南通第一、全省领先。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完成全部工业应税销售852.8亿元、增长7.3%。工业用电量32.84亿千瓦时。新增规模企业82家、亿元企业32家。建筑业实现地方税收4亿元,荣获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项。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489亿元,居南通县(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亿元、增长10%。新增3A级景区2家。旅游总收入102.4亿元、增长19.7%。引进金融机构2家。与农发行、国开行深度合作。各项存款余额992亿元,贷款余额609亿元,新增贷款80.1亿元。被列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市)。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达44.6%、30%。新增授权专利1596个、有效发明专利335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8件。科技项目立项205个,获扶持资金2138万元。新增省级各类企业技术创新平台10个。建成南通市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所、协同创新基地各1家,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新申报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7件,省名牌产品8个。引进国家级顶尖人才10名,新增省级人才项目29个。孙智江博士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自主培育实现零突破。力星钢球成功上市,城中园林登陆“新三板”。两化融合成效明显。改造重点信息化项目14个,总投资2851万元。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试点企业8家。SAP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运行良好。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依法关闭污染企业132家,万元GDP能耗降幅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新增成片造林绿化8400亩。扬尘、烟尘管控力度加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70%。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0.3%。成为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试点城市。

三、改革开放扎实推进。重点改革稳妥实施。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综合行政执法两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初步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创新项目“容缺预审”、“并联审批”制度。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登记企业增长11.2%。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申报省级以上PPP项目11个。政府融资程序得到规范,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逐步健全。深化开发区、白蒲镇行政审批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开发开放更加深入。实现到账外资3亿美元,新批外资项目52个。外贸进出口29亿美元,其中出口25.5亿美元。新增服务外包企业42家,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13.5亿元,离岸外包1000万美元。境外投资4.1亿美元,总量居南通第一。外经营业额3.15亿美元。项目投入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503.2亿元、增长13%,其中规模工业投入290.8亿元、增长8.6%。固定资产抵扣税2.59亿元。新增装机容量23.6万千伏安。载体功能取得突破。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国家验收并封关运行。如皋石材进口交易中心获批省进口商品交易中心试点。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万标箱,其中外贸集装箱3500标箱。海事、海关、国检、边检等口岸查验单位高效运转。

四、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城市品质稳步提升。中心城区开工建设住房12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道路4.8千米、绿化6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三年目标任务。建成省优秀管理城市,入围江苏人居环境奖。交通设施更为完善。蒲黄线东段、皋高线西延、江曲线南段、白蒲互通拓宽改造等工程全面竣工。355东延工程加快推进。完成高铁站客运站房建设。如皋港铁路支线列为省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治理深入推进。高标准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整治、黑臭河道和农村小散污染企业治理,河道整治、拆坝建桥、网簖清理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农村“七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南通领先。蝉联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市)。镇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十个优”项目16个、三星级康居乡村11个,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家。白蒲镇入选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顾庄社区和朱家桥村分别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五、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130元、15770元,增长10%、11%。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发放扶持资金1585万元,新增创业人数1816人、城镇就业人数10173人。持续推进社保扩面,职工“五险”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实现动态全覆盖,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应保尽保,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实施。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高考本二以上上线率达全省平均水平的3.5倍,建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医院晋级三级乙等中医医院,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公共卫生中心大楼投入使用。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国首个国家青少年田径训练基地、南通市足球训练基地落户我市,建成全省首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改造农路农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等10件实事较好完成。

 六、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加快。“六五”普法扎实开展,公民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司法救助180人次、法律援助1575件、矛盾纠纷调处近4000件。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规范性文件报备率、重大决策事项规范执行率均达100%。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深入开展文明系列创建,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爱心城市品牌效应持续放大。实施全民阅读“六大工程”,书香如皋建设成效明显。社会治理水平有效提升。“政社互动”实现全覆盖。“阳光信访”扎实推进,接访下访、领导包案等制度不断完善,市长公开电话办结率达97%以上。被评为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李昌钰博士鉴识科学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领域监管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公众安全感持续保持在96.5%以上,连续八年获评全省平安县(市、区)。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保持为民务实清廉良好形象。主动向人大、政协汇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50件、政协委员提案328件,代表、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为98%、99.6%。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决支持执纪执法机关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启动。政府采购、招投标、代建及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出国境审批等工作不断规范。国防动员、征兵工作成效显著,创成省级双拥模范城。审计、统计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财政增收步伐放缓,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重大项目储备较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步伐仍需加快;要素供给日益趋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多元化、多层次需求还有差距,社会治理模式亟待探索;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能力、政务服务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对此,我们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改进解决。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期间,我们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如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谋发展提效益,高度聚焦全面小康,幸福指数持续攀升。把建设一个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作为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将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均衡公共服务、优化生态环境等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过程,在工作落实上更加注重针对性、精准性和可持续性,扎实提高全面小康建设的质量和水平。2014年我市全面小康监测综合得分89.2分,距综合达标仅差0.8分。36个监测指标中有21个指标实现程度大于或等于100%,全面小康指标达标数居苏中苏北县(市)第一。

“十二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稳增长调结构,着力加快转型升级,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狠抓稳定增长与转型升级不动摇,在结构调整中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三次产业比由9.6:56.7:33.7调整到8:49.5:42.5。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部工业应税销售年均分别增长13.6%、17.9%、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连续多年居全省县(市)第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0亿元、130亿美元、129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4%、10.6% 、13.3%。亿元企业、上市企业分别净增44家、5家。单位GDP能耗下降23%。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和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分别前移至26位、27位;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前20强。

“十二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抓改革求创新,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政府工作各个方面,在改革中激发市场活力,在创新中培育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商事制度、财税体制、开放型经济等改革,扎实推进土地征使用制度等11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十一五”期末的2.8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先后跻身国家科技百强县(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挂牌。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3个,居南通第一。双马化工建成全省首家境外产业合作集聚区。

“十二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促统筹优生态,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日益改观。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新要求,积极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新路径。中心城区面积和人口年均递增1.5个和2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从48.7%提高到55%。林木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由22.2%、40.3%提升到24.8%、43.3%。百平方公里公路网高于省平均水平109公里,城乡公交、供水实现一体化。4个镇获批南通市级中心镇,白蒲、搬经入选全国重点镇。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花木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中国最佳休闲小城。建成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和苏中苏北首家节水型城市。

“十二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惠民生善治理,倾力改善百姓生活,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78%以上。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50件。奥体中心、文化广场、龙游河生态公园等一批公益设施建成开放。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十一五”期末的1.72倍、1.81倍。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五道医疗保障线”不断完善。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获批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前十强。

“十二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转职能改作风,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服务效能明显提高。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健全完善政府议事决策规则,市政府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制定并公布“五张清单”,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下放行政事项149项。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加大,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全面公开。建立健全目标分解、过程控制、现场办公、督查考核的组织推进机制,政府执行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72件、政协委员提案1998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9%以上。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政风行风不断好转。

各位代表,“十二五”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如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和支持如皋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十三五”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

根据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关于制定如皋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待大会通过后,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黄金战略机遇期,是推动“强富美高”新如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决胜期。纵观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已成共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这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理清了发展思路。审视自身发展态势,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诸多国家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开发开放;沪通大桥、长江深水航道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实施,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放大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的长寿文化现象以及完善的功能平台配套、良好的产业结构体系、高效的组织推进机制,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为“十三五”加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经济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尚未完成,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区域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因此,我们将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进一步坚定信心、创新思路、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全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科学发展第一要务,始终把“两增加两提升”作为工作衡量标准,大力实施产业高端化、经济国际化、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化四大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如皋。

“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十三五”期末,实现经济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南通平均水平,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部工业应税销售、服务业应税销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递增9.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年递增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75%以上。实现百姓富,城乡居民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续。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环境美,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林木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5%、44%以上,城镇化水平达62.5%以上,建成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实现社会文明程度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素质高、社会风尚好、文化软实力强,公平正义得到保障,尊法守法成为习惯,诚信友善蔚然成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建成全国文明城市,申报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保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以上目标是综合考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五年发展趋势提出的。为实现上述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致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坚持把全面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着力构建促进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引擎和支撑点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在转型升级中推动发展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更加注重统筹协调,致力提升城乡一体水平。遵循“一个规律、五个统筹”的城市建设新理念,着力在补齐补短补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大“六个一体化”统筹推进力度,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重推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效能。更加注重绿色发展,致力打造良好人居环境。牢固树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绿色转型,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更加注重改革开放,致力增强持续发展动力。坚持以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释放改革所带来的红利。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完善对内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贸易布局和投资布局,增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深入推进企业、城市、人才国际化,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更加注重共建共享,致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着力在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上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积极探索减少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巩固基本性、增强保障性、提高均衡性,让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2016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部工业应税销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增长5%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做好今年工作,市政府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精准发力中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外贸的支撑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优化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着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狠抓有效投入。主攻重大项目。围绕规模以上工业投入325亿元的目标,全力推进华电热电联产、海螺水泥、力星高铁滚子等55个亿元新建项目快建设,着力推动东升石材、永友粮油、威格电机等52个亿元续建项目快竣工,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韩国GSA等储备项目快落户。积极与国家政策性银行开展合作,推动铁路、港口、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技改投入。鼓励企业改造提升制造装备,引导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支持企业以合资合作、增资扩股等形式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与“中”字头、“国”字号企业对接,实现借梯发展、裂变扩张,力争规模企业技改面达60%以上,新增规模企业50家、亿元企业10家、50亿元企业1家、上市企业1-2家。强化要素保障。清理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企业建设高标准多层厂房,包装重大项目争取省级立项。开展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工作,分别完成3000亩、10000亩。发挥银企对接、互助基金、担保资金作用,扩大企业受益面;招引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打造“金融超市”;鼓励有条件企业申请上市和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落实国家减费清税政策,增强优质企业竞争力。通过外引、内招、定培等方式,缓解企业用工矛盾。

2.稳定外贸增长。抓牢重点市场。鼓励企业通过广交会、华交会等优质展会平台,抢订单、争市场、多出口,稳定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保持机电、船舶、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出口份额不下降。落实出口退税、进出口降费等措施,支持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进出口贸易,拓展非洲、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培育新增长点。支持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参加境外国际营销网络对接活动,在主销市场设立专卖店、批发中心、仓储中心等。加快电子口岸建设,以贸易便利化促进出口增长。鼓励企业内贸转外贸、代理转自营、省外转省内,力争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达50家,进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60家。优化外贸结构。大力推动贸易方式向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转变。实施优进优出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加大高端设备、资源性产品、先进技术进口,发挥进口对出口的支持作用。鼓励“三自”外贸大户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新优势。

3.挖掘消费潜力。稳定传统消费。落实和创新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加快推进4S汽车城和车辆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稳定文化娱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坚持减存量、调结构、优功能,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设中央商务区、万都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壮大国际园艺花木产业园、月星家居、红星美凯龙等大型专业市场,提升以综合性商贸中心和特色市场为支撑的流通功能。发展大型精品百货店和大中型专业专卖店、品牌折扣店等特色商业街区。拓展潜在消费。支持中心镇建设商贸中心、特色镇建设特色街区、农村集居区建设邻里中心,加快商业项目建设,引导更多群体就地消费。加快建立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培育发展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等业态,带动城乡商贸流通整体发展。培育新型消费。策应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趋势,培育养老、家政、健康、信息、休闲、教育等消费热点,扩大城乡居民的预期消费。积极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抢抓国家推进足球改革等机遇,大力发展大众体育产业。

4.提高经济效益。优化投资结构。按照社会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步提高的要求,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PPP项目,创新项目收益和分配机制,激发更多资本投向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等领域的参与热情。提升收入质量。注重对资源收益的研究,确保土地、岸线等资源使用生成的税收颗粒归仓。探索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扶持高税率产业、高税值项目和重点纳税企业发展,实现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科学安排支出。狠抓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约束,切实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严把财政资金审批关,实行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推进财政资金整合,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把财政支出重点放在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新农村建设等公共领域,力求财政支出科学、合理,把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强化债务管理。遵循规划先行、多元投入、先急后缓原则,在债务压降和资金来源“双落实”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安排政府性投资项目。实行限额管理成本管控,规范有序使用资金。防范新型信贷平台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恶意逃废债行为,切实维护金融生态环境。

二、在优化结构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基本取向,主动顺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趋势,推动产业发展由数量型、粗放式向质量型、内涵式转变。

1.推动支柱产业高端化。做强船舶海工及配套产业。支持森松、华泰等企业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中船重工702所的科研优势,开发大型集装箱船、高端游艇及军民融合式船型,重点向关键零部件、辅助系统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转型,提升船舶及配套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推动熔盛重工尽快实施战略重组。做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挥吉利汽车、华晨金杯等整车企业的规模优势,以及双钱集团、万达轴承等骨干企业的专业优势,实施补链型、强链式招商,构建全产业链生产模式。依托陆地方舟、康迪等新能源汽车企业,紧盯国内外前沿技术,加快技术集成创新,抢占产业制高点,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电动汽车“微公交”示范城市。做精新材料产业。按照特色化、集聚化、绿色化的要求,着力发展新型化工、电子信息、高性能纤维、节能环保和高性能金属材料等产业,支持九鼎新材、德源高科、海迪科、爱康等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打造产业集群。做优纺织服装产业。支持恒康、丁纺、泰慕士等企业策应个性化定制、互联网消费、商业模式创新等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的变化,坚持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人才招引,抢占市场份额,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2.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在大智造上,对接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装备升级计划,推进“质量强市”建设。鼓励力星钢球、南通锻压等龙头企业加大自主研发设计力度,提高智能装备研制水平。支持超达科技、华东油压等规上企业加快“两化融合”,完成装备数字化改造提升,抢占产业链中高端环节。扶持思源电器、神马科技、天南电力等领军企业发展智能电器及成套装备,建设国家级超高压、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及核心件生产基地。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打造成为行业“小巨人”。研发一批满足汽车制造、智能电网、数控加工等行业需要的专用机器人。在大物流上,推动渤交所长江国际交易中心、长三角石油化学品交易中心和华东煤炭交易中心建设,举办好中国如皋国际石材与装备展,集聚一批拥有全球经营网络的物流供应商,加强与国内知名港口合作,力争实现集装箱5万标箱、港口吞吐量5000万吨。放大保税物流中心优势,拓展商品展示、贸易服务、电子商务等业务。在大健康上,围绕建设“健康如皋”,依托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海峡两岸经贸交流服务基地和长寿生物科技产业园,聚焦生态农业、有机食品、医疗器械、养生文化等领域,招引大健康产业旗舰企业,与我市养老、健康、休闲等产业相互融合、高位嫁接,打造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区,真正把长寿品牌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在大数据上,抢抓南通建设互联网国际通讯专用通道的契机,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招引数据企业、互联网企业和数据存储、分析、应用企业,形成相对完整的数据产业集群。依托省级高新区,建立数据云平台,实施公共数据管理、创新及应用。支持SAP、凌志软件、软通动力等种子企业做大规模,力争软件外包执行额增长20%以上。

3.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化。做强生产性服务业。依托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服务外包示范区,推动现代物流业、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做出特色、形成品牌。积极发展融资租赁、风投创投等金融服务业,扶持壮大云计算、知识流程外包等产业。推进一批2.5产业项目,放大建筑产业、电子商务优势,发展总部基地、楼宇经济、交易平台等商务服务业。培育创新型服务业。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智慧产业发展,引进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等业态。注重发展研发设计、展示交易、检验检测、数据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培训、中小企业融资等七类平台。做实民生类服务业。支持发展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业,打造餐饮、娱乐等休闲商业街区,提升物业、家政、培训等业态发展水平。鼓励民营医院医养融合发展,推动博爱护理、华荣养老等项目做大做强。依托丝毯、盆景、电影、外销瓷等博物馆,打造县域板块博物馆群。提升特色旅游业。围绕打造长三角长寿养生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一核两带五区”建设。深度挖掘古城文化、长寿养生和生态休闲等旅游资源,优化精品旅游线路,丰富特色旅游产品。讲好“如皋故事”,注重与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合作,持续放大“美好江苏·享寿如皋”品牌效应,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5%。服务业应税销售和税收均增长10%以上。

4.推动现代农业品牌化。调优产业结构。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要求,提升“234”产业布局,推进“八园四区一带”和南通市级“一园一区一带”重点工程,培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放大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势。探索“一产接二连三”全产业链模式,发展高集约度、高附加值、高外向型农业,加快农业标准化、品牌化、专业化步伐。创新经营方式。发展壮大一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全托管服务组织、专业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家庭农场经营面积8万亩以上、全托管服务面积4.8万亩、农业龙头企业21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30%以上。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防范农业经营性风险。强化产销对接。放大“苏·皋”长寿品牌效应,注重产销对接、以销促产,鼓励在大中城市设立专卖店、直营专柜,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得更远、卖得更好。新认证“三品”20个。提高装备水平。实施农田水利和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工程,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高标准农田占比超过63%,农田水利现代化指标值达89.5分。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高效设施农业占比超过17%,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4.5%。

三、在改革创新中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坚持用创新的思维加快转型,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开放的理念借力突破,用双创的环境助推发展,全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1.强化创新驱动激发经济内生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推动创新政策、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家。全面落实加计抵扣、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科技型企业信贷投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2.5%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申请发明专利,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内行业标准的制订,新申报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4件,省名牌产品5个。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材料等领域,加快大中型仪器设备、科技文献信息、产业共性技术等共享共用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北京大学如皋创新中心、东南大学重点技术转移如皋分中心、江南大学如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和福州大学如皋研究院建设。发挥省级以上孵化器示范引导作用,促进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设。明晰创新实施路径。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推动“校企联盟”建设,构建“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对接运用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推动技术合同登记交易。健全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引导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5件以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雉水英才”和“1222”人才引进计划,推进“148”本土人才培育工程,新增以“千人计划”为代表的国家级人才10名、以“双创计划”为代表的省级项目20个、高技能实用人才5000名。

2.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经济驱动力。注重整体设计。认真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以改革统领全局、破解难题、促进发展。坚持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从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从市场主体最迫切的事项等方面突破,既注重谋划,更落到实处,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走得稳、见实效。坚持把创新探索与于法有据统一起来,全面有序、协调推进各项改革试点任务,着力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突出先行先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投资创业快捷化、民生服务便利化、政府治理简约化。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严格执行审批服务标准,探索完善预约代理、服务代办、联合会办等服务制度,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围绕“6+1”改革方案,推进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完善“双随机”监管制度,构建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统筹各项改革。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改革,培育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企业和产业。推进全国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试点,实现投资主体和融资方式多元化。推进土地征使用制度、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改革试点,为全市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提供保障。

3.坚持开发开放增强经济竞争力。主动融入开放布局。学习、接轨、配套、服务上海自贸区,精心组织专题招商活动,承接更多现代物流、加工贸易、后台服务、分拨分销等“溢出项目”,形成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与长江中上游、中西部重点城市开展产业、城市、港口等协作。着力增创开放优势。配强招商力量,优化招商机制,发挥重点板块主力军作用。瞄准北上广深、欧美日韩等重点区域,围绕“高大新尖”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中介招商、以企引商。坚持引资与引智、引技、引能相结合,实现利用外资总量和结构双提升。发挥双马、涤诺、恒康、伟越等企业的示范效应,引导更多企业加快“走出去”。支持双马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创成国家级。扶持六建、江中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注重提升开放功能。主功能区参照一流园区建设,研究发展规律和路径,明晰重点目标和举措,在形态和功能开发上全力突破,增强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镇工业园区按照“有一流规划、有种子企业、有专业人才、有特色功能”的要求,突出优势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积极推进“八类平台”建设,增强平台经济功能。持续优化开放环境。以保税物流中心、一类开放口岸为依托,以电子口岸为纽带,进一步完善金融、法律、财务、市场信息、人才培养等服务,大力引进知名会计、律师、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全面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努力打造在如外商“第二故乡”。

4.优化双创环境营造经济软实力。培育双创主体。深入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培养一批富有创意、大胆创新、善于创业的优秀“创客”,支持青年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再创业,科技人员自主创业,如皋籍在外人才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培育众创、众筹、众包、众扶等新模式,发展创客经济,释放创新“红利”。建设众创空间。顺应“互联网+”新经济发展方向,构建一批创客孵化型、专业服务型、投资促进型的众创空间,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共享型创业服务平台,各类众创空间达1万平方米。发展科技金融。推广“苏科贷”、“人才贷”、“金农贷”等金融产品,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强金融对大众创新创业融资服务能力。鼓励高新区、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创新型企业通过众筹等方式设立天使投资资金,大力引进各类基金,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达1亿元。弘扬双创文化。加大对创新创业文化的宣传力度,树立勇于创新、无惧失败的创业理念,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舆论导向。

四、在统筹兼顾中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城乡一体化为导向,按照“城市更强、城镇更精、乡村更美”的理念,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力争城镇化率达56.5%。

1.坚持科学规划的统筹作用。突出规划引领。按照现代化中等城市定位,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科学规划镇村布局,构建“城乡一体、布局科学、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的规划体系。推动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多规融合”,做到规划“一张图”。完善城市控制性详规,编制城市水系、地下空间、重要区域等专项规划。严格规划监管,强化规划执行,切实树立规划权威。优化交通格局。如通快速通道、226省道南延年内完成报批、征地、搬迁工作。改造提升226、603省道,完成355省道东延、宁通高速如皋港和江安道口拓宽改造工程。对接盐通城际、北沿江城际、345国道规划,开展如皋港铁路支线前期研究。完善公交服务体系,方便城乡居民出行。提升建管水平。突出工程质量“五方主体”终身责任,严格质量安全监管,统筹做好危旧房屋处置改造。巩固提升城市管理创建成果,开展违法建设、摊点管理、户外广告、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依托“数字城管”平台,推进“城管进社区”,提高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镇管理,引导市场主体提供公共服务。健全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协调机制,加强小区物业规范化管理。

2.增强中心城市的主体作用。完善基础设施。新建城南大道西延、桃园路、滨河路等工程,实施育贤路、益寿路、海阳北路等道路绿化及排水改造,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加快东皋市场周边、城南居住河两侧、昌昇等地块搬迁改造。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改善群众生活居住环境。提升功能品质。突出组团互联互通、片区集聚发展,加强研究中心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实施一批商务商业、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和农贸市场、停车设施等功能性项目。推进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精心实施海阳南路等城市重点地段绿化及主城区标志性建筑亮化工程,提升龙游河风光带景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小绿地、小游园、小广场,打造城市生态景观亮点。推进货币化搬迁安置,逐步消化存量房源。引进健康养生、商务办公等主题地产,改善住房供给结构。统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最佳绿色旅游城市创建。塑造特色空间。保护利用东大街和武庙街区,传承“外圆内方、双河环城”的城区格局,提升历史遗存、历史空间的特色品质,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

3.放大节点城镇的纽带作用。按照产镇融合、规模适当、市场运作的要求,审慎选择发展方向和路径,着力打造综合实力强、发展活力足、生态环境美、富有特色的小城镇。长江镇(如皋港区)坚持功能、生态、产业、建设并举,增强城镇承载力和人口集聚力,建设生态宜居新港城。4个中心镇坚持规划引领,提升城镇形态,强化功能支撑,引导产业集聚,优化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带动和辐射周边发展的现代新型小城市和片区中心,在南通市考核中晋位争先。支持白蒲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6个特色镇统筹考虑区位、人口、资源等自然禀赋,合理确定发展规模,注重集约集聚和品牌打造,推动优势产业与特色城镇互动并进,打造特色产业名镇、生态宜居美镇。加强对老集镇的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和资源,挖掘城镇发展空间和潜力。

4.发挥新型农村的示范作用。优化村庄建设布局规划,完善农村新型社区功能配套,扎实推进农民住宅集居建设。巩固提升村庄环境整治星级“康居乡村”创建成效,争创省和国家级美丽乡村2个以上。按照康居村、美丽村、整洁村标准,建设重点村、特色村和一般自然村。结合区域特色,重点打造具有滨江风情、红色基因、历史文化、高沙土特点的村庄。注重地方特色传承和乡土风貌塑造,强化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延续历史文脉,让百姓望得见绿树、看得到碧水、记得住乡愁。

五、在生态治理中打造美丽宜居家园。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和生态底线思维,实施生态文明工程,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倡导生态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如皋、宜居如皋。

1.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坚持严控增量与减少存量并举,实行资源总量和产出强度双控行动,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循环化和生态化改造。实施环境准入、污染物排放和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推行绿色招商转型升级环境准入指导目录,严控“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实行公共交通优先,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

2.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实施清水工程,研究制定全域水循环规划,增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系统性。坚持流域属地管理,实施城乡黑臭河道治理,打造更多“亲水岸线”。统筹完善地下管网,严格实行雨污分流,提高镇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能力。实施蓝天工程,以PM2.5防控为重点,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开展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锅炉等专项治理,持续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空气优良天数稳定在70%以上。实施绿地工程,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完善“七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不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建成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强化重金属和危险化学品管理,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不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3.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突出抓好生态空间管控与保护,严守耕地保护、开发强度和生态保护三条红线,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存量用地供应比例,推动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争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深入推进绿色如皋建设,实施绿化造林工程,强化古树名木保护,新增城市绿化50万平方米,林木覆盖率达25%以上。开展基层绿色创建,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创成江苏人居环境奖城市,力争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

4.着力强化制度保障。认真执行新环境保护法,落实“大气十条”和“水十条”要求,把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健全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精准度,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指标。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损害谁补偿”的利益导向,建立生态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执法监管,完善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六、在改善民生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扎实做好民生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切实办好10件民生实事项目,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1.拓宽更加多元的居民增收渠道。坚持就业创业。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关注困难家庭、失业人员、转岗职工和退役军人的就业援助,实现有数量和有质量的就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造就新型技能型劳动大军,新增城镇就业8500人,回(外)引劳动力 5200人。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调、工资指导线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稳步提高工资性收入。支持建筑业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升对居民收入的贡献份额,力争施工产值突破千亿。注重政策惠民。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农民直接得益受惠。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深化土地征使用制度改革,激活农村土地等资源要素,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强化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加大资产资源盘活和利用力度,做强市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提高村级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严格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加强债务清理化解,严控新增不良债务。实施精准扶贫。启动新一轮扶贫工程,持续开展“双联双助”,实行分类精准扶持,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行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现动态消除贫困。

2.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保障体系。拓展社会保险覆盖面,提升扩面征缴质量,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率力争在99%以上。提高新农合筹资和保障水平,做好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工作,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即征即保政策。以保障制度有机衔接为重点,建立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收和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机制,构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救助服务平台。健全“救急难”工作制度,加大重大疾病医疗等专项救助力度。统筹推进救孤、助残、济困、扶老、优抚等福利事业发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智慧养老”工程,发展居民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增长30%以上,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33.5张。

3.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创建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水平。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增强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提高技能型人才本地就业率。统筹推进早期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持筹建长江科技大学及北外附属如皋龙游湖外国语学校。提高全面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五大体系建设,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需求。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全科诊疗能力。注重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支持特色中医药发展。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实施文体惠民工程。精心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繁荣文艺创作生产,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如皋。启动南通市足球训练基地建设,举办好全国老将田径运动会。实施有线数字电视高清化工程。编纂出版《如皋市志》。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以上。

4.巩固更加和谐的平安稳定局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诚信如皋”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传播网络正能量,打造清朗网络空间。深入推进法制建设。全面开展“七五”普法,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加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扎实开展“平安系列”创建,提升法治如皋建设水平。狠抓社会公共安全。加强重点企业、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加大社会治理力度。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大力推进“阳光信访”,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强化基层民主建设,依法组织新一届村(居)委会选举。建立村级财政转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推进智慧平安如皋建设,打造更加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巩固双拥共建良好局面。

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一年迎来新希望,新常态承载新使命。面对全市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锐意进取、创新实干,努力打造人民更加满意的政府。

一、坚持依法行政,着力提升政府法治水平。勤用法治思维想问题。遵循法律红线不可触、法律底线不可越,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公布责任清单目录,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权力行使不偏离法治轨道、不突破法律边界。善用法治逻辑作决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全面规范行政决策行为。运用法治方式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切实加强审计、监察、复议工作。

二、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简政放权再推进。按照“清单之外无审批、目录之外无收费”、“收费项目取最低”的要求,把改革红利送到基层,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简政放权带来的便利和实惠。综合执法再加强。瞄准“一支队伍管执法”的目标,整合执法职能、归并执法机构、下移执法重心,创新监管方式,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群众认可的行政执法体制。行政审批再提速。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审批事项集中融合,按照“车间式流水线”设计审批流程,推行“一窗受理、合并审查、集约审批、一站办结”的审批模式,实现“进一个门、找一个人、盖一个章”,打造如皋服务“升级版”。

三、坚持勤政为民,着力提升政府执行能力。严明责任抓落实。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对确定的目标、制定的政策、部署的工作,明确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节点,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专管之责。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等不良风气,做到失职必罚、渎职必究。强化督查抓落实。完善政府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大效能监察、工作督查力度,对已经落实的查成效、正在落实的查进度、没有落实的查原因,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地生效。转变作风抓落实。践行“马上就办”的要求,发扬“钉钉子”精神,始终把推动发展的使命扛在肩上,把为企业排忧解难抓在手上,把增进民生福祉放在心上,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四、坚持廉洁自律,着力提升政府良好形象。明确职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领导干部自觉履行“一岗双责”,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担负起本单位、本部门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责任,促进廉洁履职与尽责履职有机统一。严守纪律。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健全制度。突出从严从实治政,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把廉政建设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美好愿景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中共如皋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科学发展,勇于争先创优,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建设“强富美高”新如皋而努力奋斗!

【附件】

2016年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

1.启动如通快速通道建设工程。

2.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农村危桥改造工程。

3.实施学前教育项目工程。

4.巩固提升“五道”医疗保障水平。

5.继续实施老小区改造工程。

6.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7.实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工程。

8.实施城区水系清洁畅通工程。

9.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

10.启动中医院三期改扩建工程。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2016年如皋市《政府工作报告》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