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 灼灼其华——记第三届“如皋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杨华

【人物名片】杨华,女,1976年2月生,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任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教务处副主任。参加工作以来,她先后被评为“南通市‘168’爱生优秀工作者”“如皋市优秀均衡教师”“如皋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如皋市优秀支教教师”。2015年,她被评为第三届“如皋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路途点缀得花香弥漫。”——冰心

采采荣木 结根于兹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陶渊明

这是杨华非常喜欢的诗句,这一喜欢就是二十多年。

1993年,17岁的杨华从如皋师范毕业,以优异成绩分配到如师附小。走上讲台,17岁的大孩子面对十岁出头的小孩子,她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姐姐,大孩子与小孩子共同面对的是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生最为葱茏的岁月通常总会被比作树苗。“是好苗子就要扎好根。”初为人师,老前辈的提醒让杨华至今记忆犹新。根是树的灵魂和希冀,它滋养着绿色,活泼着生命。“采采荣木,结根于兹。”对于教师来说,“兹”是师德、是师魂。

师德铸师魂,师德的根系只要富于活力,职业人生就会抖出一身绿意,荫佑生命的精彩。“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德的根系便是爱,爱事业,爱学生。爱的根系有多么繁茂,树的枝叶就有多么葳蕤。

从教23年来,杨华一直在一线担任语文老师。她做过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科室副主任、教务处副主任等职务。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她都以身作则,全力以赴,止于至善。

灼灼其华 业精于勤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 ——《周易》

二十多年来,杨华“于进德则持之以‘敬’,于修业则贞之以‘恒’,久久为功。”正是源自这份坚守,杨华在业务上渐臻佳境。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他将青少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比喻成“扣好人生的扣子”。他指出,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杨华深谙此理,自工作以后,连续担任班主任十多年,她择优借鉴,努力思考,春风化雨,将教育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她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她带领学生们搞童话节、戏剧节,编排舞蹈,演练诗歌朗诵等,所带班级学生品性纯良、积极向上、健康阳光。她所带班级卫生、两操、纪律等考核年年优秀,她也多次获得“如皋市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她任教的班级,教学成绩在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她的勤勉尽责得到了大家的普遍好评,2006年,杨华被学校安排担任年级组长,全组十个班级,二十多位老师,个个都是精英,要当好这个差,不容易。杨华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校长随堂听课第一个就听她的;组内赛课,第一个也是她;编写教案,第一单元是她的任务;出试卷,仍然是她先来。集体备课时,她拿点子找方法,带领大家走进钻研教材的氛围;备考时,她组织老师们研发试题、讨论重点、合理打好攻坚战。

学生活动时,她同样一马当先,安排老师们分工合作管理学生,指导活动方法,精心组织,凝心聚力,统筹安排,直至圆满完成任务。团结协作的年级组成为学校最坚强而有力的中坚力量。

有一次,学校下达了一个任务,要求年级组出一个舞蹈类的节目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大型活动。谁来承接这个重要任务呢?身材发福的杨华和舞蹈根本不搭边儿,组里别的老师也没有这方面的专长。

怎么办?推托不是杨华的性格。杨华带着师生观看视频,分解动作,组织练习。组里的老师们积极配合,众人拾柴,纷纷上阵。编辑音乐,购置服装道具,帮助排练,三个星期内,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排出了近30人规模的“大场面”舞蹈。演出的时候,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满场喝彩。杨华辛苦并快乐着。学生在舞台上的灿烂笑容给了她快乐,当年级组获得“南通市优秀集体”荣誉称号时,更是给了杨华无比的快乐。

因为姓杨,又因为是年级组的主心骨,所以组里的老师们都亲切地称杨华为“领头羊”“羊头儿”。他们说:“羊头儿,跟着你有干劲儿,有成就感,你要一直当我们的领头羊。”

行成于思,业精于勤。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

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凭着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一片痴情,杨华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她努力向书本学习、向身边的教师学习,积极参加省、市以及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和各种网上培训,多次到各地参观听课,潜心揣摩同行们的教法,博采众长,为己所用。教学竞赛、示范课堂、送教下乡,处处都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

自担任学校教科室副主任、教务处副主任后,杨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多媒体教学、活动单导学、合和课堂、教研科研等,她依然冲在前头,取得丰硕成果。

爱岗尽职,守土有责。杏坛春深,灼灼其华。

苾苾其芬 玉汝于成

2011年,迎着如皋教育均衡改革的潮流,杨华从如师附小调配到如城实验小学。

常言道:既来之,则安之。而杨华并不满意这样的状态。

她说:“既然来了,就必须不负所望;既然来了,就必须做到极致。”

学生社团的构建、集体备课的制度建设、轮流听课的实施与点评等等,不知不觉,她的口头禅由“我们附小”变成了“我们实验小学”。杨华将如师附小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新的同事,迅速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

领导的认可、同事的尊重、学生的爱戴使她再一次感受到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与快乐;“附小经验”在实验小学得到推广、提升,也让她感受到个人的力量原来可以放大,可以积极地影响一批人。

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教育资源优质均衡。2013年,下乡支教活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杨华主动请缨,第一个报了名。她希望为如皋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初到丁堰小学,杨华最先感受到的是眼神的重量。眼神来自于家长,眼神中包含着对老师的殷切期望。独生子女、留守儿童、非常态家庭以及隔代抚养,相比较而言,乡村教育面临更多的困扰。

一天上午第一课刚上,杨华发现教室外来了一位老人,他正在窗口向教室里张望。经过询问,得知老人是来找孙子小曹的。原来,小曹没吃早饭,老人带着包子和煮鸡蛋来送早饭了。小曹因为早上赖床,被奶奶说了几句,一赌气,早饭没吃直接来上学了。说到难受处,爷爷竟抹起了眼泪:“原来蛮乖巧听话的孩子,现在不知道怎么了?在家经常发脾气,我们老俩口都不知道怎么好,拜托老师多帮着调教调教。”

杨华了解到小曹的父母长期在苏州打工,小曹打小就一直跟爷爷奶奶在一起,娇生惯养之下,喜欢发脾气,使小性子,平常对爷爷奶奶每每颐指气使,一点儿也不尊重。面对家长无助的眼神,杨华告诉自己必须有所行动,尽心教好学生,还要倾情与家长沟通。“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教师永远是一条腿走路。”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她的努力下,家长学校有声有色地办起来了。向家长普及各种科学的教育知识,商讨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措施;请精通某些技艺的家长来做校外辅导员,在全班同学面前露一手,家长觉得自己特别有成就感,孩子也神气起来。

为了赢得家长的支持,搞好家校合作,杨老师成了家长的贴心人。每逢家长来办公室了,她总是热情地迎上前去,给他们倒杯热水,端把椅子,听听他们诉说衷肠,问问他们最近过得怎么样……随和的态度,亲切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疑虑被打消了,家长们开始主动地与老师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

支教的日子,多了些风尘仆仆,多了些行色匆匆。不管多忙,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其间诸多不便,各种困难,杨华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于是,斜阳的余辉下,乡间的小路上,农家的庭院内,多了她家访时的长长身影。

于是,教室里挤满了兴致勃勃的家长,由她积极推动促成的课堂一日开放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情况。

于是,曾经无助的眼神重新焕发了光亮。

于是,一束束光亮点燃了一度黯淡的希望。

大半年后,小曹的爷爷再次遇到杨华,老人拉着杨华的手说:“杨老师啊,幸亏遇到了你啊。要不然,我孙子这块好料说不定就废掉啦!现在他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

除了带好自己班上的孩子,杨华还有更为重要的使命,就是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她组织开展常态化的教研科研沙龙、教师读书沙龙;她走进教师课堂,听取了近100节课,围绕课改重点难点展开深入的切磋、讨论,与大家共享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带领学科组成员集体备课,在教学工作中做到课前做准备,课后常反思,营造了浓郁的研究氛围,与大家一起成长。

作为如城实验小学教科室副主任,她费尽心思,整合资源,架起实验小学和丁堰小学互动交流的桥梁,协助组织多次教学观摩活动,先后有10余人次到丁堰小学送教,丁堰小学的老师也走进实小,学习实小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中。

播洒阳光,播种梦想。春染碧畴,陌上花开。

2014年教师节,杨华作为支教教师代表在庆祝大会上受到表彰。

教改潮头勇为先,德业双馨育英才。

从碧玉花季,到不惑之年,流逝的光阴见证了一名优秀教师和一茬茬学生的成长与绽放。

陌上花开,灼灼其华;德业双馨,苾苾其芬。

在她的心里,在她学生的心里,永远住着一个春天。

(管永志)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陌上花开 灼灼其华——记第三届“如皋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杨华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