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我的入党故事” ——军人+党员!我的初心对党说!

新如皋报讯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虽然已经入党31年,但是面对党旗,举起右拳宣誓的那一刹那,我心里仍然就像刚刚发生一样,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不同时期的共产党员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但我唯一不变的是党员的那颗初心。”我今年56岁,党龄已有31年了。我从军13年,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三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转业后,安置在如皋市残联负责宣传工作。20年笔耕不辍,我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发表文章1600余篇。“那年我18岁,正值青春年少,由于经常听家里老人讲述军营生活的种种,于是怀着对部队生活的无限向往,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当兵。”告别家乡,我对即将开启的军旅生涯,心里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憧憬和遐想。

好男儿去当兵

特殊环境砥砺军人血性

岁月如酒,越久越醇。而军营岁月,恰如一坛陈年老酒,不时散发阵阵悠香,让品尝过它的人回味无穷。每当回想起那热血沸腾的军营生活,至今仍让我激情澎湃,思绪万千……

1985年,越南自卫反击战刚刚平息。那年我上初中,农村广播里总是播放老山前线作战的新闻,听后让自己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涤荡和震撼。86年底,我初中毕业,报名应征入伍了。在那个年代,当兵对我这样的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一次命运的转折。

“我要把青春献给部队,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当听到入伍的消息后,全家人笑得合不拢嘴。父亲说,我们家祖祖辈辈没人出过一次远门,都没有当过兵,一定要走出去、闯出去。临行前,父母亲将我送到村口再三叮嘱,“到了部队啊,要听党的话,要勤恳做事,踏实做人哟。”父母亲更是恋恋不舍,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来为我送行。我眷恋地拉着父亲、母亲粗糙的手,坚定地对他们说:“我到部队去一定会勤恳做事,踏实做人,为你们争气!”记得当时母亲穿着打满补丁的裤子,父亲穿一双解放鞋,大脚趾拇还露在外面,我知道这已经是他们出门最好的衣物……

“身为一个男子汉,父母送来当兵就是希望自己将来有点出息,自己吃点苦也没什么,既然来了,就没打算半途而废。”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来当兵,就要做一名合格的军人,不让父母失望,不让自己留遗憾。部队服役期间,我经历了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完成了严格的军政训练课目,实现了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离开新兵连后,我被分配到基层一线气象台工作,开启军旅生涯的新征程。“我从小就喜欢军人,那才是男子汉应该有的气质,好男儿就要去当兵。”上学的时候,我喜欢看军旅题材的书籍和影视剧。每次看完后都觉得很振奋,让我对军人更多了几分崇敬。

在“好男去当兵”家训的熏陶下,我从小就树立了从军报国的志向。1986年10月,我光荣入伍,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前后在部队“摸爬滚打”13年,多次立功受奖。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面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当时所在部队根据上级指示,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所有人员和装备进入战备状态。上到将军,下到士兵,肩扛石头手握锹,吃住在泥水里,奋战在大堤上,立下了“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铮铮誓言。在艰难险阻面前,没有人退缩,更没有人叫苦叫累……

“军旅生涯,让我一生难以抹去的记忆。无论在98抗洪抢险或军事行动上,我都经受了无数次的历练和考验,砥砺了当代军人的血性。”当兵的历史,让我终身受益。

 传承家风故事

激发从军报国情怀

“我家里的家风,不光是家人从小到大说给我听的,更多的是从他们平时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的。”我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虽然我父母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们总是对我们说,做人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不能不劳而获。”父母教子箴言牢牢记在我的心上,这些话自己受益终生。

尽管当年生活拮据,但见到别人有难处,我的父母一定会第一时间出手相助。特别是农村农忙时节,父母就主动帮助邻居干农活。“别人困难的时候,应该多帮助别人。因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每次农忙时,家里的事情再多,父母都会放下手中的活,立刻帮助别人,而且从来不受钱。

母亲常说“对人要手心向上,对自己手心向下”,那时年纪小不太理解这其中的含意,现在想起来应该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之意。18岁那年,我带着父母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嘱咐踏上了当兵路。从此我开始与父母长达13年的书信交流,从“今后的路要靠自己走……”到“加强训练的同时,更要加强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父母的书信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的人生方向。一次,在部队执行任务时,我因为心理素质不过硬,不小心从山坡上摔下来,差点发生意外。部队干部写信将此事告诉我的家人后,我的父亲不仅每天打电话叮嘱我要注意安全,还专门写信罗列了几条安全事项,告诫儿子健康是人生的根本、事业的基石,让我时刻谨记。那时我深深感受到,在时间的地平线上,自己在这头,父亲在那头,小小的邮戳维系着两种相思两地书,如山的父爱寄托在这一封封家书中,寄情于这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里。

转业回来后,我与父母同住,也娶了媳妇,生下一子。如今,我与父母共处的时间多了,生活也其乐融融。父子二人每每促膝而谈的时候,总是回忆起当年两人书信往来的日子。在军旅生活的13年间,我与父亲的家书共有上百封,他们分别珍藏着。“每逢‘八一建军节’的时候,我就会翻出来看一看,重新阅读,总有历久弥新的感觉,仿佛父母的谆谆教诲一幕幕又浮现眼前。”记得那年,在父亲60岁生日的时候,我将收藏多年的这些家书装订成本,作为礼物送给父母,让父母感动不已。

“这些家书是我们家独一无二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我们的美好感情,饱含着父母对儿子深深的爱和儿子对父母无尽的感恩。”如今,我已是一名31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回想这31年的风雨路程,我不管岗位如何变动、形势发生怎么样的变化,都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都始终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操守,这便是“我的入党故事”给于我的警醒、给于我的动力。而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征途中,我将继续保持清醒的党员意识,认真践行入党誓言,用热血抒写忠诚、用热情描绘感动。

 从部队到地方

家风家训不敢丢

“军旅生涯让我学会了坚强、多了一份坚韧,更让我获得了精神财富。”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刚下连队,我在部队每天6点起床,接着就要跑3公里,上午军事训练、下午业务训练,晚上有时还要加班做素质训练到晚上9点。

回首过去的年轻,内心依然无比激动。到了部队后,我不忘父母亲含泪的嘱托,不忘他们对儿子的含辛茹苦、粗茶淡饭……时刻把家风家训当作座右铭,当作励志格言,摸爬滚打训练,栉风沐雨执勤,加班加点学习,很快,我在部队入了党,从士兵转为士官。13年间,我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军营。

1999年7月,我从部队转业回来,安置在市残联负责宣传工作。半年后,父亲陪着母亲乘坐车子从农村赶到如城来看望我,向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了解我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这是父母亲第一次出远门,他们专程到单位看望我,叮嘱我不要忘本,单位和部队一个样,好好做人做事,有所作为。现如今,我在残联工作已有22个年头了,从部队到地方,我都把家风家训运用于工作中,运用于学习中。家风家训故事,一直激励我奋力前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童年的时候,父母在我为人处世上教育得很严格很深刻,教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教我怎样踏踏实实的生活,及时解决解答我遇到的问题。我认为,“一个好人的形成,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合力构成的。而父母永远是子女影响最深最早的人,家庭的教育、家风的影响,是对一个人最初、更是最有力的渗透和改变。”父母没有哲学家的满腹经纶,没有教育家的侃侃而谈,但父母所说出的一些经验皆是朴实无华,平凡再平凡不过的人生阅历。说真的,如果没有父母的谆谆教导,我或许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或许这时还在到处游荡。父母让我逐渐学会了自强,学会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勤恳做事,踏实做人”。现在,生活好了,但家训不能忘。我在服役期间,平时和家里打电话,父亲总会拿这句话来勉励我,让我安心服役,好好锻炼提高自己,在艰苦历练与奉献投入中,闯出一片天空,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这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策鞭,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几十年来,无论部队服役,还是地方工作,我的家训家风不敢丢,对待官兵、领导、同事及亲朋好友,我都以诚相待,在平凡之下做着不平凡的事。

“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入党31年来,我时刻谨记着党员的职责,铭记着入党时的誓言,牢记着这庄严的一刻,始终为党的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张鹏)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不忘初心·我的入党故事” ——军人+党员!我的初心对党说!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