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二号数据将传回南京分析 十四所研制智能雷达

  昨夜,天宫二号成功飞天。记者了解到,在天宫二号成功发射的背后,凝聚着不少南京科技人员的智慧和心血。“南京元素”不仅为天宫二号飞天保驾护航,还将分析天宫二号传回来的数据,揭秘奇特的天文现象。

  十四所:“智能”雷达保障火箭轨迹测量

  十四所担负的任务是利用自己研制的无线电波雷达,进行火箭主动段外弹道轨迹测量任务。

  据介绍,十四所从年初就开始对某雷达进行升级改造工程。雷达对火箭发射监测的难点在于,火箭在发射时各级不断分离,不同的信号会对雷达跟踪产生干扰。以往的雷达产品操作十分繁琐,操作人员只能通过自己观察去判断如何继续跟踪目标,而新雷达则完全实现了自动化。

  为了此次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工作,十四所技术人员一直奋战在茫茫戈壁、西北高坡、东部沿海等地,团队从最早的18人壮大到106人。他们穷尽智慧提升产品性能,“人不可能完美,但事情要做到极致。”团队负责人程望东说。 

  南京晨光:研发的动力能源舱可反复加注、重复使用

  天宫二号的动力能源舱系统由南京晨光集团公司研发。动力能源舱外表结构像手风琴的风箱,只不过手风琴风箱是长方形连接,而贮箱膜盒是圆形膜片连接。

  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工程师解释,如果燃料动力能源舱和燃料之间有空隙,就会晃动,影响天宫二号在太空的飞行,手风琴式的设计使得膜盒的容积随燃料的排放和加注而压缩变小、伸展变大,并且没有空隙。

  贮箱膜盒还实现了可反复加注、重复使用的目标。

  紫台:放出“小蜜蜂”研究伽马射线暴和太阳耀斑

  在天宫二号上,“趴”着一个外观像方形蛋糕盒的探测仪,它的任务是寻找宇宙中最闪耀的爆炸——伽马射线暴以及探测太阳耀斑高能辐射产生的偏振。

  伽马暴偏振探测仪,探测部件由很多敏感元件组成,犹如蜜蜂、蜻蜓等昆虫的复眼,因此被称作“小蜜蜂”。而“放蜂人”正是由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组成的联合团队。参与此次项目的紫台研究员苏杨介绍,伽马射线暴和太阳耀斑高能辐射都是太空中天体的高强度辐射现象。尤其是伽马射线风暴,其能量释放之大,足以毁灭所过之处所有生物。

  此次“小蜜蜂”传回来的探测数据,经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后,详细的解读及发布工作将交给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他们将以“小蜜蜂”的数据为基础,同时收集国际其他研究机构的相关资料,建立世界上首个针对高能物理领域的开放数据库。此外,专家们还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逆向分析伽马暴及太阳耀斑的成因,以便更好地预测空间极端天气,降低其对地球通讯、飞行、发电等方面的干扰。对“小蜜蜂”数据的分析工作,也将为未来我国诸如“ASO太阳望远镜”等空间项目积累技术、经验和人才。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天宫二号数据将传回南京分析 十四所研制智能雷达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