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 红都瑞金:吹响红军长征的号角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从今天起,《江苏新时空》将推出全媒体大型系列报道"重走长征路"。"向80年前那些用脚步丈量信仰的英雄们致敬,见证老区的新变化。

  说起长征,有这样一组数据:1934年到1936年间,参加长征的红军将士达到了30万人,而最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时,只剩下不到三万人。在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工农红军跨越15个省份,翻越20多座大山、 渡过30多条河流,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  这期间, 他们还要面对超过自身兵力十倍以上的敌人的围追堵截,经历大小战役多达400多次,生死攸关、绝处逢生的奇迹不断上演。可以说,长征,是世界公认的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壮举。中国工农红军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而实现这个理想的发端之地,就在江西瑞金。 浩荡历史就在脚下, 让我们从红都瑞金启程吧。

  【红都瑞金:吹响红军长征的号角】

  江苏台记者李帅:“江西省的瑞金市,是举世闻名的红都,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里奠基,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的新中国,在这里预演,艰苦卓绝的南方红军在这里浴血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举世闻名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起点就在这里。”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与此同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也正式成立。面对国民党军的一次又一次围剿,中央苏区红军先后发起6次进攻战役,向外扩展苏区。1933年3月,在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苏区也进入全盛时期。1933年4月,中共中央机关从叶坪搬迁至沙洲坝,沙洲坝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心脏。而历史的转折,就发生在一年后,1934年4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

  中共瑞金市党史办主任刘前华:“当时蒋介石,在庐山制订了一个军事计划,叫铁桶计划,准备以瑞金为中心进行包围,当时因为我们中央红军,是在博古、李德等的领导下,采取的御敌于国门之外,这种堡垒对堡垒的硬碰硬,强碰强的错误的战 略战术,导致我们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如果当时没有进行战略转移的话,应该讲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在沙洲坝下肖区,有一处清代客家民居,曾是当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所在地。就在这里,中共中央做出了战略转移的决定。

  瑞金市风景名胜景区管理局副主任钟吉玲:“1934年5月,中央书记处成员,博古、周恩来、项英、军事顾问李德在沙洲坝这里召开会议,讨论就通过了中央红军要突围出去。”

  云石山,山高不到50米,方圆不足千平米,是平地凸起的一座小山。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最为激烈的时刻,原先驻扎在沙洲坝的中央机关,已被敌人发现,为安全起见,所有中央领导机关都迁移到较为隐蔽的云石山,并分散在就近的几个村庄。 

  在云石山乡,我们找到了梅岗中学,曾祖海今年53岁,在这里教书有20多年了,他带我们找到了学校旧址,也就是中革军委的所在地。

  瑞金市云石山乡梅岗中学老师曾祖海:“当时,周恩来,叶剑英就住在这里,在这里办公。”

  中共瑞金市党史办主任刘前华:“到了1934年的10月10日,整个中革军委,就发布了中革军委第五号命令,各个中央机关,就根据中央的命令,分别整编为中革军委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从云石山出发,开始战略转移的。当时整个红军的战略转移,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抛弃整个中央苏区,他是为了跳出中央苏区,最后还是要打回中央苏区的。”

  【中央苏区"大搬家" 瑞金儿女踊跃参军】

  照片中的这个人叫邹明山,江西瑞金人,是参加长征胜利抵达陕北的老红军。他的儿子邹小光说,父亲生前回忆起当年从瑞金开始的战略转移,最常用的词就是中央苏区的大搬家。

  红军邹明山的儿子邹小光:“当时能带的都带走,像石印机,十个人,八个人,六个人抬,都有。”

  中共瑞金市党史办主任刘前华:“把一些贵重的东西都带上了,红军医院的X光机,据统计,当时挑夫就达到5000多人。”

  除了召集大量的挑夫,中央红军也在不断补充兵员以延续有生力量。苏区青壮年热烈响应号召,1934年5月至9月底,全中央苏区共扩大红军8万多人,仅瑞金一地,就有3万5千多人参加长征,占到中央红军总数的近一半。瑞金市叶坪乡华屋村就是当地典型的红军村。 

  来到华屋村,仍能看到一些客家风格的老宅子,年逾古稀的老人们每天都习惯在老房子里坐一坐。光阴游走,光荣烈属的牌子在墙上凝固,穿越80年,历史斑驳的细节扑面而来。

  江苏台记者李帅:“上世纪30年代初,仅有43户家庭的华屋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投身革命。当时村里的17位青年在报名参加红军时,每人亲手在后山栽下了这样一棵松树,表达对中国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这17人在后来的长 征路上全部壮烈牺牲,尸骨难寻。”

  江西瑞金市叶坪乡华屋村驻村干部华盛:“所以基本上华屋村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烈士,这样的。这家,两个人,兄弟两个都参加了长征,都没有回来,都牺牲在长征路上了。”

  如今,在那片"红军烈士信念林"的掩映下,华屋百姓们的新房拔地而起,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告慰逝去的先人,讲述着今天的幸福生活。

  【翻越"长征第一山" 骑行爱好者心生敬畏】

  江苏台记者李帅:“在瑞金,我们遇到了一群热爱骑行的年轻人,他们也加入到重走长征路的行列,我们将一起完成一项任务,像红军战士那样,负重翻越长征第一山。”

  长征初期,每位红军战士都要携带4天的口粮、两双草鞋、一个行军包、一杆步枪,少量子弹,有些人还要带上两三枚手榴弹,平均负重30斤左右。而我的背包里放了一些为大家准备的矿泉水,重量在十几 斤,和当年红军的负重相比,显然要轻了许多。尽管当年红军的负重很多,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发现,整个长征中,中央红军出发的第一个月,每天的行军速度是最快的,达到了39.1公里,有时,一夜急行军就超过了50公里,堪称奇迹。

  江苏台记者李帅:“现在我们已经从瑞金的市中心,来到了云石山的山脚下,我们骑行的路程大概是在20公里左右,据统计,红军每天的行军路程,大概是在40公里,这二十公里,我们骑着车累得我已经是呵哧带喘的了,那其实这 只是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就是徒步,背着包,来翻越长征的第一山,云石山。”

  云石山上怪石嶙峋,属于典型的卡斯特地貌。但整体山势比较平缓,海拔也不高,徒步四五公里的山路,主要考验的是大家的耐力。

  江西瑞金女骑友:“有好多有荆棘的地方,还有好多蚊子。山路很滑,很容易摔倒,好几次都差点摔跤了。”江西瑞金男骑友:“我们现在的徒步装备比当年红军要好很多,专业的户外运动鞋,他们当时走山路穿的都是草鞋,相当艰苦。”

  江苏台记者李帅:“这样负重徒步四五公里的山路,无论自然环境,还是自己的体能,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考验,如果这样的挑战继续下去,我们谁都不敢说自己能完成多远的距离。而比这环境更加艰苦恶劣的两万五千里 远征,我们只能是心生敬畏!”

  翻过长征第一山,在骑行爱好者的陪伴下,我们继续一路向西,下一站,长征出发地,于都。在那里,我们将揭开当年三十万于都人民,为红军将士保守的一桩天大的秘密。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重走长征路 红都瑞金:吹响红军长征的号角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