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捐一袋零钱的残疾兄弟找到了 捐款原本用于买鞋

  10月8日,《江海晚报》“我新闻”专栏刊登了《国庆爱心义卖,残疾兄弟捐出一袋零钱》一文。文章见报后,不少市民打来电话,为残疾兄弟的爱心之举点赞;而通过这些电话,我们也终于找到了这对兄弟。他们就是来自南通社会福利院的残疾青年——小刚和小唐。9日上午,带着市民朋友的问候,记者来到福利院探望这对爱心兄弟。

  一个肢残一个智残

  相依相伴三十余载

  “他们正在爱心手工场里做手工呢!我带你们去!”9日上午9点许,在南通市社会福利院业务科科长石晓芸的带领下,记者终于在手拉手培智展能工场见到了这对做好事的残疾兄弟。

  见到我们到来,坐在轮椅上的小刚用一个微笑向我们打了招呼,在其身边的小唐则目不转睛地做着手工。“他们俩非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石晓芸透露,小刚和小唐从小一起在福利院长大,小刚肢体残疾,小唐智力残疾,多年来,他们一直形影不离,亲密无间,是对方的精神和身体上的依赖。不论走到哪里,出现了其中一方,另一方也必然在身旁。前几年福利院搬到这里的新大楼时,根据自愿组合原则,他们兄弟俩终于如愿以偿住到了一个房间。

  时光匆匆。一眨眼,这对兄弟就长大了。如今,他们都已接近不惑之年。他们常常一起外出逛街、看演出,吃吃小吃,有时还会捡点废品卖卖,赚点零花钱。长时间的相处,让兄弟俩的感情越发深厚,关系更加融洽。

  怀揣感恩之心

  义无反顾捐出了买鞋钱

  在福利院的日子,虽然少了父母的陪伴,但却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时不时,就有一些爱心组织或者爱心人士前来,给福利院的他们送去各种物质和精神上的问候。而这些点点滴滴的温暖,都深深烙在了这对残疾兄弟的心窝里。他们期待有一天,也能凭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

  10月4日下午,小唐推着轮椅上的小刚,揣着他们平时卖废品以及做手工攒下的一袋子零花钱,准备四处逛逛,感受一下国庆的欢乐氛围,顺便给双方各添双新鞋子。当他们转悠着来到圆融广场时,看到了正在进行的爱心义卖活动。小刚虽然肢体残疾,但是智力却是正常的。见到眼前的一个个爱心募捐箱后,他和小唐将准备用来买鞋子的一袋子零花钱共计28.9元默默塞进了其中一个募捐箱,然后准备离开。

  残疾人为他人献爱心,这温暖感人一幕迅速成为了活动场上的焦点。主持人走上前去追问姓名,他们不说;爱心人士给他们送去牛奶,他们不收;有细心的活动方工作人员发现,兄弟俩的鞋子十分破旧,遂从爱心义卖者处买了两双鞋子送给他们,几番劝说,他们才收下了鞋子。

  谁也不能没有谁

  一个眼神能读懂彼此

  视线再次拉回到手拉手培智展能工场内。小唐一手拿着麻线,一手拿着吊牌,然后将麻线穿进吊牌。小刚则坐在旁边的轮椅上,陪伴着小唐。“别看小刚手脚不好,在手工活方面,他可是小唐的‘小指挥’!”工场内一名负责人说,除了穿吊牌,这里还有各种其他小手工,小唐智力不太好,有时候手工活会做错,这时候,小刚就会用一个眼神或者简单的吐词来提醒他,兄弟俩合作之下,也赚了不少零花钱呢!

  事实上,除了做手工双方是最佳拍档,在几十年相依相伴的生活中,他们已成了密不可分的“连体人”,谁也离不开谁。去年,小刚因患病需要住院治疗,习惯了小唐相伴的他,与小唐分开后深感不适,无奈,工作人员只得将小唐早上送去医院,晚上再接回来。而小唐同样也离不开小刚。今年上半年,福利院组织残疾人去崇明岛旅游,小刚出院不久不适合远行,小唐在旅行中就十分惦念小刚,常常不自觉地念叨。

  “小刚虽然智力是好的,但是口吃不清,尤其在去年的手术后,吐词更不清楚了,但是,这些并不妨碍兄弟俩的交流,平日里,只要小刚一个眼神,小唐就能读得懂。”石晓芸说,兄弟俩的默契,在这里已经找不出第二对了!

  记者陈静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南通捐一袋零钱的残疾兄弟找到了 捐款原本用于买鞋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