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开发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天是第3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4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我市积极落实“标准再提高、重点再聚焦、内涵再丰富、底线再织牢”的要求,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减少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

  扶贫出实效

  才是硬道理

  近年来,我市在积极推动扶贫工作向前迈进中,更加注重精准扶贫,更加注重补“短板”,强村富民取得积极成效。2009年,通过脱贫攻坚“两消除”行动,全面消除了15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和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开展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四争”活动,实现了经济薄弱村收入40万元和低收入人口人均纯收入3500元的目标。2013年至2015年,按照全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组织开展了以“百村万户”双达标行动为目标的新一轮扶贫工作,到2015年底,全市369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全部达到70万元以上,16422户家庭的31452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达到或超过年人均收入6000元标准,消除了绝对贫困,减少了相对贫困。目前,全市农村正在向村集体收入有保障、村民生活有改善、村容村貌有变化、干部群众有信心的目标不断迈进。

  政策落实

  打通最后一公里

  扶贫成果是实实在在的,这都是凝聚合力、共同努力的成果。扶贫工作中,市委、市政府三年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进行奖补,共撬动社会资金投入18.98亿元。同时,建立了“领导挂帅、部门单位结对、企业挂钩、强村参与、干部蹲点”的帮扶机制,市和辖市区两级共144名领导挂钩到村,落实结对帮扶部门385个,挂钩企业748个,下派驻村“第一书记”369名,有力推动了双达标工作的开展。

  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中,我市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思路,形成了多项目推进、多产业发展、多渠道增收、多类型促进的帮扶新格局。在对低收入农户的帮扶上,坚持“一户一策”,做到“四个凡是”“四个有”,共帮助低收入户落实帮扶项目4248个,帮助落实社会保障4512户、8528人;264个村建立了爱心资金或扶贫资金,资金总量达4580万元。

  老区振兴发展

  成扶贫重要一环

  去年,中央对新一轮扶贫开发和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作出了决策部署,把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出台了专门指导意见。

  7月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茅山老区振兴发展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会议,以更高定位谋划部署茅山老区扶贫开发和振兴发展。市委书记夏锦文强调,全省扶贫开发示范区、全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示范区“两个示范”的目标定位要落到实处,“精准务实”的核心要求要贯穿始终,“长效扶贫”的攻坚之战要迈开大步。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晓明要求,发展重点要聚焦、政策投入要聚焦、各方力量要聚焦。

  根据部署,到“十三五”末,茅山老区12个镇(街、区)地区生产总值、农民收入年均增幅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实现茅山老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积极争创全省扶贫开发示范区和全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示范区,完成茅山老区全面振兴任务,铸好扶贫攻坚的重要一环。

  深推精准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

  做好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扶贫路上要确保“一个不少、一户不落、一村不缺。”下一步,我市扶贫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更大力度推进茅山老区振兴发展,更大力度推进精准扶贫,更大力度推进民生共享发展战略。在精准施策上下工夫,坚持因村因户落实帮扶项目,因地制宜找准致富路子,务实精准地开展扶贫;在精准推进上下工夫,扎实开展好“百村万户”达新标、精准帮扶特困家庭奔小康、万个党支部与万户特困家庭结对帮扶三大行动,务实精准地推进强村富民;在精准落地上下工夫,切实做到对象全覆盖、监管全过程、评价全方位,使扶贫成效可观可感、脱贫成效百姓信服,创出镇江精准扶贫和老区振兴发展的特色亮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镇江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