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把握属于自己的60% ——来自“世界长寿之乡”江苏如皋智慧养生、情绪养心的“门儿经” 鞠九江

找乐子,

最好的养生“仙丹”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养生之道。保持情绪的乐观,更是养生长寿的大道。在如皋待久了,你会发现,如皋人特别会找乐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苦中作乐、自得其乐、天伦之乐,都是普通老百姓俯拾皆是的欢乐。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志”,五脏六腑只有在心的有效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生理活动。而“心主喜”,心的生理功能与精神情志中的“喜”、“快乐”等愉悦的情绪有关。只有让高兴快乐常常萦绕于身,心的功能才可强而健壮,人才会气机舒畅、血脉调和、思维活跃、脏腑协调……说这些与长寿的关系也许有点“虚”,那我们就从人完成一次开怀大笑,身体机理的动作来看,或许会直观些。医学研究表明,人只要开怀一笑,肺部便会不由自主地深呼吸,同时面部表情肌肉和胸腹肌就会抖动起来,这无形中就使得膈、胸、腹、心、肺甚至肝脏都得到一次运动,导致人体内血流加快,促进全身新陈代谢。所以说“笑”是一种有效的内脏健康体操,时常操练必有益处。

家住如城镇的百岁老太陈鑫特别喜欢小孩。自己生养了四个儿女没带够,还走马灯似的去儿女家帮着带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曾孙、曾孙女……子子孙孙,一茬接一茬,可忙坏了老太太,也乐坏了老太太。听很多家住她家桥附近的居民说,当时已八九十岁的陈老太太,经常会抱着不知谁家的小娃儿在河边看杨柳,唱儿歌:“鸭子游游,宝宝过河;鸭子扁嘴嘎嘎嘎,宝宝扁嘴哇哇哇。”(“扁嘴”,方言,小孩咧嘴要哭的模样)一幅祖孙寻乐图活灵活现在你的眼前。

几本小人书(连环画)能让一个老人乐上大半辈子,你信吗?

一些老如城人都记得,西门城外“大众饭店”门口租小人书的老马。他叫马汝康,出身一个贫穷的手艺人家庭。好在小时候念了几年私塾,识得几个大字,也正是在学堂里,他接触到了小人书。书中通俗易懂的故事、精彩的画面、简单的文字,一下子就深深吸引住他的目光,常常令他如痴如醉,从此与之结缘大半生,长大后甚至就以出租小人书讨生活。直到老人98岁后,儿女们坚持不让老人再上街租小人书了,老人才收手不收心地回家歇着。平时闲来无事,老人总喜欢翻看抚摸着自己收藏的几百本小人书,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小人书带给老人的快乐,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

生于1908年的黄士端,出身如城的一个革命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他,1932年南通医学院毕业后,即走上悬壶济世之路。上海解放初,首任市长毅广招人才,百忙中接见了博学多才的黄士端。双方商谈甚欢,当即委托黄士端组建上海水上卫生防疫站,并出任站长。当黄士端将水上卫生防疫工作搞得风生水起之时,1957年的“反右”将其一下子“反”回到如皋老家。文革中又将安于一家小镇医院当医生的他再次揪出来,戴上“反动学术权威” “坏分子”的帽子,下放到清管所拉大粪。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一般人恐怕早就倒下了,可黄士端看得破,经得起。他白天哼着小曲拉大粪,晚上和工友们说笑话、拉家常,有点小毛小病的工友也乐意让他给瞧瞧病。早晨起来,他照样是舞剑、打拳,苦中寻乐,把个身体弄得棒棒的,一直活到105岁才过世。

 其实,如皋长寿老人的快乐源泉,虽然与生养地淳厚和谐的民风不无关系,但更多的是来自老人们无论生活顺逆、坎坷,都始终能保持恬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境。

 

艺文养生

延年益寿

与如皋的百岁老人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他们当中有不少的老“玩”童。书法、绘画、音乐、花草、风筝、手工……都会成为老人的“玩伴”。有了这些“雅玩”为什么就能让人延年益寿呢?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篇》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其“本神篇”中又言:“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由此可见,人的“魂魄”所系是为“精神”也。一个人没了精神,则魂魄无所依,要想长寿自然难上加难了。

现代养生学认为:调养心神,能强健脑,有益于精神健康,更有益于调养整个形体。

有研究表明,老人们从事书法、绘画、音乐等高雅活动既可以排解愁绪,寄托情怀,又能够舒畅气机,颐养精神。因为读书、书法、绘画之时,均需聚精会神,做到呼吸平和自然,达到精、气、神协调一致,十分契合凝神静心的养生之道。

如皋是一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往今来,文人名士荟萃。例如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是如皋人,一生以兴学育才为己任,花甲之年主持太学;明末戏曲家李渔是如皋人,古稀之年著《辞曲》、《演习》,开中国戏剧理论之先河,不仅如此,他还是园林建筑、服装设计、书画、美食的方家;明末清初文学家冒辟疆,享年八十有三,一生无意仕途功名,专以诗文结交天下名士。

如今,这片闪烁着文学艺术之光的沃土,也颐养着无数的寿星。

 一生粗茶淡饭、默默无闻的百岁老人刘镜寰,没想到年过百岁还能“火”上一把。在2002年如皋首届长寿节的“万岁宴”上,鹤发童颜、美髯飘飘的刘镜寰老人,挥毫泼墨,满怀深情地写下“共产党好”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一时间,如皋百岁老人在“万岁宴”上书写“共产党好”的新闻传遍五湖四海,刘镜寰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刘镜寰老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个喝过不少墨水的文化人。从私塾到小学,再到初师,大学一路读来。毕业后,刘镜寰又来到上海,师从刘海粟大师学习美术,由此打下了坚实的书画基础,也培养出一生对书画的爱好。此后,无论是颠沛流离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反右”、“文革”的红色风暴之中,直至改革开放之后的风和日丽,书画,始终是老人最坚强的精神依托。苦闷了,一碗黄酒一幅字;快乐了,一杯清茶一幅画。日子就这样一步步奔向了百十岁。

1913年出生于如皋的篆刻家梁明晖,童年时就读于如皋师范附属小学,自幼爱好文艺,尤喜书画篆刻。小学毕业以后因家贫而辍学,16岁时进入如城世界书屋当学徒,这给了他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的机会。一部《求是於古斋印谱》让他爱不释手,从此与篆刻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89年,为庆祝建国40周年,梁老精心设计,篆刻了百方“寿”形印章,组成了《百寿图》,作为献礼。此图一经问世,遂成艺苑一绝,先后在全国各地展出,并在毛泽东纪念堂、韶山毛主席故居纪念馆陈列。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年81岁的梁老又构思篆刻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这组八方印章荣获2002年“东方红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百岁老人马汝康是个京剧谜,不仅爱看爱听京剧,还能拉会唱京剧。闲来无事,老人喜欢搬一张木凳,坐在长满花花草草的庭院里,拉上一曲,悠长委婉胡琴声中,夕阳的余辉洒满小小的院落,也照着老人那张写满岁月沧桑的脸。兴之所至,老人会邀上三五好友到京剧茶社品茗闲聊,操一把京胡唱一段西皮二黄。在如皋,老人算得上是最年长的京剧票友了。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曾经为马汝康录制了他拉胡琴为票友伴奏的镜头,一曲《渭河水》选段,老人拉得有板有眼,韵味十足。无数个寻常而简单的日子,就在那悠悠胡琴声中静静地流淌。

如皋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如繁星点点,百岁老人陈邦英老人有一手好手艺,尤其是她制作的香袋,造型精致,远近闻名,人们都想拥有她做的香袋沾沾福气。陈邦英,幼时家境贫寒。她14岁时在扬州拜师学艺,练就了一手做香袋、扎花灯的好手艺,她晚上辛勤劳作,白天上街叫卖,绵延一个世纪。

1997年陈邦英100岁,寿登期颐,又适逢香港回归祖国,百岁老人何等开心。为此她起早带晚,赶制了100个香袋邮寄给香港小朋友。1999年澳门回归,她102岁,又赶制102只香袋寄往澳门,遥祝小朋友们快乐健康、长命百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都来信对老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由此老太太越做越有劲,也越活越有劲。她总说,在旧社会做香袋、扎花灯完全是为了糊口。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不需要这几个小钱,做几个香袋让孩子们乐乐,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玩点艺文,让精神有所托养,精神头足了,长寿也就水到渠成。这是如皋老人养寿颐年的又一法宝。(未完待续)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长寿,把握属于自己的60% ——来自“世界长寿之乡”江苏如皋智慧养生、情绪养心的“门儿经” 鞠九江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