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串一回记者

记者是信息传递、社会活动的活跃分子和专家,忠实地记录历史,为社会进步呐喊的崇高职业。记者要耳聪目明、机警灵活,对信息相当敏感,“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做好随时搜求最新变动的事实的“新闻战士”。当从如皋日报上看到由如皋市文化广播电视传媒集团主办“记者体验日”活动报名通知,特别是“所有热爱新闻行业、有新闻理想、有激情、有耐力的小伙伴和大朋友……跑新闻、拍照片、写稿子、出报纸,这是媒体记者工作的日常,或许也是你曾向往的职业生活,现在,我们给你们提供一个平台体验一下”。从事电视播出的我经常见到记者们扛着提着“短枪大炮”(摄像器材),奔走在城市街头、在新闻热点前抢拍新闻、采访、传递着党和人民的声音,发挥着舆论宣传的作用。我也积极报名,客串当了一回记者。

十一月八日,第十七个中国记者节。上午我们在一群真记者的带领下,第一站城管大队看数字城管。如皋已建成现代化数字城管平台,引入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城市各个交通要道和人群密集地,由30多个高清摄像头(鹰眼)组成的“天网”,可视皋城全貌。以城管为核心、以数字城管为依托、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城管”格局优势日益凸显。一座“大新美”的新型城市正以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巡查员在各个路段巡视,反馈;监督员及时采集上报,集取问题,申请各职能部门处理。突然安定广场出现了一幕:买早餐的大婶推着餐车逆向行驶。监督员立即电话通知巡查员,不到五分钟,巡查员报告已经处理完毕,排除了安全隐患。这样极大提高综合管理的效率,使创建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行的一个小伙子主动地化身记者采访,标准的普通话、形象让我羡慕不已,小伙子仔细观察画面,发现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后侃侃而谈,讲解员进行答疑解惑。原来每一个记者进行采访前,都要预先“做好功课”,带着疑问采访与市民息息相关的话题。

第二站是顾庄生态园。园内家家户户做花木生意,房前屋后,一户一花园,一景一世界,花园里花草树木,高低错落有致。远远望去一排排别墅鳞次栉比,家家户户小汽车穿行其间,听说千万元户亿元户不计其数。实地采访让我增加了见识,丰富了认知:一棵挂满红红的果实,树冠似云朵,叶尖长刺,经询问名为枸骨又名鸟不宿;自然成“人”型的紫薇,价格不菲;树形差不多,叶大的是榉树,叶小的(秋天叶子变红的)是榆树。在五松园盆景园,让我见识了如派盆景的精髓,鬼斧神工的雀舌、小叶黄杨盆景,因树造型,以两弯半为主,蟠扎使用的棕丝,丝如细枝,与树混为一色。姿态清奇古朴,静中见动,虚中见实,“云头、雨足、美人腰”、“刘海”顶的“迎客式”,古雅苍劲,彬彬有礼。三棵银杏树桩盆景,多年老桩,技干虬曲,提根露爪,树叶金黄。把树桩布置于飓尺盆中,“缩地千裏”、“缩龙成寸”,展现出大自然独特风光。镜头前记者抓拍“关键点”,我也凑近摄像机:园艺师正精心“雕琢”,盆景经过园艺师的构思设计,造型加工,精心护养。当我们询问一盆雀舌的价格时,花农自豪地说几万到二十几万不等。 哇,盆景真值钱!劳动创造出价值!这些花木盆景带给我们的是诗意是美感,带给花农的就是经济效益。

最后是参观了市文广传媒集团的播出部、日报民生部、广播部、新媒体部等部门,了解了全市文化广播电视传媒事业的发展状况。参观了电视、广播、报纸的采编、剪辑、审稿等全过程。日常我们看到的《如皋新闻》、《民生零距离》等节目都是已制作播出的“成品”,这回知道了新闻的“半成品”是如何拍摄、采编、剪辑、审稿。在新闻直播间每个体验者体会了一回做新闻主播的感觉。看到了如皋媒体人把“党和政府的喉舌,人民百姓的心声”作为座右铭张贴在办公室醒目位置,看到了整个团队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和对本职工作的热情、热爱。在新媒体部,我们早上参观的图片,记者图文并茂实时上传了,关注“无线如皋”随时可以查阅。新闻就是快!新媒体部主任介绍说: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开馆当天的点击率超过了三十万,来自全世界的人们关注了这条新闻,是如皋人的骄傲!这些都是记者们的辛勤劳动的成果!

通过这次体验,我体会到当记者的不易,记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具有多元化思想和贯通多领域学科知识;在涉及到深刻的政治新闻或社会新闻时, 要具备深刻的洞察力与分析能力,嘴上功夫、脚上功夫、笔头功夫,缺一不可。每每单位大屏上显示新闻战线上捷报频传:斩获国家级、省级、南通市级等各类大奖,心中由衷替他们高兴,新闻记者们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一幅又一幅华彩的篇章,我衷心祝福他们在新闻战线上再创辉煌!

刘惊雷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客串一回记者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