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里书写精彩人生

没有众多机械耕种的“豪华阵容”,也没有策马奔腾的潇洒闲适,更没有油画般的绚丽多姿,这里并非像欧美电影里的休闲农场。“如皋市德明家庭农场”,成片绿油油的麦苗,壮观的大棚种植,尽管名称已经变得洋气,但中国式的种植依旧在这里延续。当成批的大学生、农民都涌进大城市时,如皋市钱长村人钱德明却选择回到如皋承包近千亩土地,成为一名“职业种田人”。

 

谈初衷

十年前辞去工作,当起农场主

钱德明今年38岁,初次见到他时,他正在西瓜棚里看瓜藤生长的情况,高大的身材、黝黑的面庞,目光中透着一种自信。

80后的钱德明从如皋技工学校毕业后跟着姐夫在外面做装潢,“我做装潢差不多做了八九年,后来装潢市场越来越难做,而且那时的我还很年轻,觉得人生应该有个规划,所以我就回到如皋承包土地。”2008年,在家人朋友的经济支持下,钱德明在磨头镇承包了100亩耕地种植西瓜,由于缺少经验,田地的排水系统没有做好,几场大雨导致100亩西瓜全部淹死,夫妻俩白忙活了一年,损失惨重。然而这并没有打消钱德明继续承包土地的念头,2009年,恰逢如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万顷良田工程”,近万亩土地被流转。认定做“现代农民比打工强”的钱德明承包了四五百亩土地种植小麦、水稻、蔬菜等农作物。

“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的原因是这类农作物市场风险较小。”自从承包了土地,钱德明在农地里摸爬滚打,吃了不少苦,夏天和妻子两人在田里施农药、喷药水,皮肤晒得黝黑。从2010年起,钱德明尝到了种田的甜头,承包的耕地逐步扩大到1200亩,夫妻俩起早贪黑,一年下来有几十万元的收入。“要不是赶上国家对农业进行扶持,粮食提价,那年也是白干!”钱德明憨厚地笑着。

 

谈创业

两年成“老农民”,但乐在其中

经过两年的实践摸索,钱德明承包的耕地实现了从亏本种植到亩产连创佳绩的转变,80后的新生代农民钱德明也种田种出了名堂,2011年荣获“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称号。

钱德明说,自己前期种植和管理有很多问题不懂,就向同行学习,并认真咨询浇灌、施肥等相关问题,加上得到市农业部门的支持,进展十分顺利。“刚开始承包的时候我们是半机械化种植,收割时花钱请当地农机合作社人员,农忙时以每天五六十元的价格请临时工。”钱德明无奈道。

 “不过现在种田跟过去大不一样了,全机械化。耕种时有旋耕机、播种机,生长过程中有施肥机、喷洒药水机,收货时有收割机。”钱德明说,全机械化也是要讲技术的,要想在农田上作出“好文章”,就要搞规模化、集约化种植。“这是一个需要学习的过程,我自己也在不断探索中。”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随之应运而生,钱德明顺理成章地被当地政府推荐为新一代家庭农场主,318日,他拿到了以其名字为名的“德明家庭农场”营业执照,成为如皋市最年轻的“家庭农场主”。

 

谈梦想

种植多元化,办好家庭农场

受当初创业的影响,钱德明已经多年未种植西瓜,今年却流转出400亩土地种植西瓜,问及原因时,钱德明说,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现在粮食的产量有所下滑,所以需要种植西瓜平衡一下收益。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去年因为连续的降雨天气,导致粮食产量下滑,收益降低。“去年收割的时候小麦倒在田里已经发芽了,没有人愿意收购,与前年相比,去年每亩的收益减少了三四百。”

“虽然之前种植西瓜失败过,但是今年我与浙江人合作种植,我提供土地他提供技术。”说起自己农场将来的规划,钱德明说为了适应市场,防止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今后将除了种植小麦,也正在向有机蔬菜、水稻等多元化发展。

在交流中,钱德明说道:“现在土地贫瘠的情况比较严重,在化肥的使用量上只是一个范围限制,农作物营养不够的情况下只能用最大的限用量,长时期使用化肥势必会造成土地贫瘠。”钱德明说,土地不仅仅是我们这代的使用权,它是世世代代的,所以目前自己正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今年经济技术开发区会建一个养殖农场,目前我正在与相关人员沟通,通过技术手段让自己承包的土地能用上有机肥。”

钱德明说,现在很多市民对自己的饮食越来越注重,都想着能吃上健康无公害的食品,这也是他今后的转型方向。“目前我有两百亩土地正在尝试着种植有机水稻。”当谈及未来的规划时,他说,准备注册“德明”牌大米商标,在土地上一直种下去,而且还要种好。

 

破解困境

搭建平台助力发展

如皋市农委副主任郝昌军告诉记者,目前,如皋市已申报各类“家庭农场”600多户。这些农场,大多以“猪作物”的循环模式构建,产出、利用、还田“一箭三雕”,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将规模种植养殖业的发展与生态保护、循环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和谐统一。

“对于农民筹办“家庭农场”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如皋市相关部门积极想方设法加以排解。”2012年,江安镇合作村农民周学良流转土地600余亩,成立了新时农场,种植苗木、蔬菜、养猪。当时,猪场粪污的排放问题成为了周学良最大的困扰。在如皋市农委专家的建议之下,农场将猪场中常年存栏的8500头生猪产生的粪污进行发酵处理,产生清洁能源沼气、沼电,供应农场的运作,沼渣、沼液也作为有机肥料。在这样的整合规划之下,新时家庭农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标准化示范猪场——高效有机种植——休闲农业体验,开启了生态循环的发展模式

目前,土地流转价格偏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偏弱……这些仍是“农二代”成长为“新农人”面临的难题。对此,郝昌军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增量资金会进一步向种粮大户倾斜,参与经营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会优先给予支持、扶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志青年的加入,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二代’的奉献,我们需要为年轻人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郝昌军说道。(文/钱春妮
/鲍晓明)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农田里书写精彩人生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