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引擎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无疑是第一位的。今年以来,我市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线,努力扩大创新供给,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科技立项历史性突破

11月27日,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海深地质绞车系统研制”项目,成为我市历史上获批的首个科技类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代表着我市民营企业在“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领域的最新突破。

据悉,该项目针对深海科考设备国产化的需求,研制全海深地质绞车系统,突破全海深地质绞车系统结构设计与优化技术、高性能大载荷牵引绞车减张力技术、缆松弛补偿器快速补偿响应技术、排缆器自适应多冗余精确控制技术、高精度系统集成智能控制技术等,将打破国外垄断,为我国深海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有力促进我国的海洋科考事业“走向远洋、走向深海、走向极地”。

市科技局局长马军华介绍说,今年以来,我市共获得项目立项9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20项;获得资金类项目立项25项,争取资金额2300余万元。力星钢球、百川化工等7个项目入选“中国好技术”,力威机械、星球石墨等4个项目入选“江苏好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的“全海深地质绞车系统研制”项目,海迪科光电云峰领衔的创新团队也获省“双创团队”立项,两家企业分别实现我市获得国家级资金类项目立项和省级科技类“双创团队”立项零的突破。

产学研合作成果显著

今年,我市南通星球石墨设备有限公司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开发了一种长期耐高温300摄氏度以上的酚醛树脂。“普通酚醛树脂浸渍石墨设备一般使用寿命在3年左右,耐高温酚醛树脂浸渍石墨设备使用寿命在5年以上,满足了化工行业大部分的需求,替代了对国外高端产品的依赖。”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江苏思源赫兹互感器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共建江苏省(思源赫兹)互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今年获得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

上海是我国高校、科研院所最为密集的城市,正在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我市围绕产业优势,积极对接上海科技创新资源,今年先后组织36家企业与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开展专题产学研活动6次,形成校企合作项目8项。邀请复旦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等高校院所来如开展对接交流,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8项。组织10家企业参加了2018沪通科技合作推进会,4个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实现了产学研合作与招商引资同频共振。

此外,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所有镇区全覆盖、所有产业全覆盖、所有条线全覆盖”的要求,开展产学研活动40次,参与企业100多家、高校院所26家。先后组织开展了南京行、长春行、福州行、厦门行、广州行等专题对接活动,参与企业30多家,形成合作意向22个。

创新主体培育捷报频传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创新驱动的核心区和主阵地,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中发挥着支撑、引领和示范作用。今年,我市全力推动高新区培育科技型企业、壮大主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动邀请省厅专家为高新区把脉辅导,综合排名较上年提升9位,进入省级高新区前十强,高新区成功去“筹”,并获评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今年以来,立足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市全年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1家,新增省民营科技型企业9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入库27家,获批上市培育企业2家,新增各类科技型企业总量位居南通前列。

此外,我市还立足建设机制更活、服务更优、承载项目能力更强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进一步促进项目入园孵化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创新孵化模式、积极实施政策支持,全力招引科技企业和科技项目入园孵化,全年接受中小型孵化企业(创业团队)申请38项,通过评审签订入园项目协议20个,入孵企业涵盖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等高新技术领域。□通讯员董宇 融媒体记者李军

记者感言

高质量是新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经济发展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和路径选择。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关键的着力点和主要支撑体系。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我市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引擎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