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拉长农业产业链

线下产 线上销

“互联网+”拉长农业产业链

“确认订单,发货成功”……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能让黑塌菜、香堂芋、富硒大米、白蒲黄酒等如皋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摇身一变,成为带富一方百姓的新时代“网红”,白蒲镇康之源功能农业全产业链服务联盟的兴起,为我市农业乡村振兴的蓝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几年,互联网正势不可挡地渗透到产业转型升级中,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互联网+”政策,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各个行业,对农业这样的传统行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主导产业的融合、创新,不仅提升了产业效率,也孕育出一大批规模更大、价值更高的新型农业企业。

全产业链 助推乡村振兴

如皋滨江临海,自然资源优渥,得天独厚的水土环境造就了富硒的土壤,部分地区有着盛产天然、绿色、环保农产品的优势,但很多特色优质农产品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究其原因,还是受“重生产、轻流通”传统农业思想的影响,许多农民没有意识到电商所能产生的巨大作用,产供销难以协调一致,从而无法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有效对接。

位于白蒲镇的康之源功能农业全产业链服务联盟由如皋市康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起,联合周边五个家庭农场,以“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基地”的形式开展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依托互联网平台,成功搭建起网络销售平台,大力发展直销农业和订单农业。

近两年来,我市不断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搭建平台管理体系,加速培育“农产品网上营销”经营主体,促进“农产品网上营销”产销对接。“‘互联网+农业’风生水起,产业模式的更新迭代,传统的决策方式、经营思路不适合当前的农业发展。”联盟的合作伙伴是一群“80后”,不仅年富力强、头脑灵活,还热爱农业勤劳肯干。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他们意识到,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桎梏了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经过调研、分析,他们决定在坚持农业的优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健康、养生、长寿为主题,全力打造功能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创意研发 富硒产品热销

如皋的土壤富硒,因此造就了以富硒大米为主的系列农产品持续热销。“90%以上的生态富硒米都销往上海,一年达到40至50吨左右。”杨镇华是福欣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也是如皋市康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2014年,他注册成立了如皋福欣家庭农场,农场的福欣源牌生态大米曾摘得“全省最好吃大米”一等奖。今年,福欣源牌大米获评“南通好大米”展示品鉴活动金奖。

“每天几十箱,多的时候一天几百箱,北边最远销往吉林、南边到广东。”杨镇华告诉记者,他还以富硒大米为原料研发出富硒黃酒且取得专利,产品获评“江苏名特优农产品创新产品奖”,最近刚与国家奥林匹克中心达成合作协议。

通过土地流转,联盟目前已有农产品种植基地面积1460亩,拥有各类农业机械、粮食烘干设备、农产品展示厅等全套设备设施。联盟主要从事稻米、杂粮、蔬菜等种植、销售,其中以优质食味大米为主的农产品种类多达20余种,销往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

资源整合 联盟优势初显

抓富硒资源、造富硒产品、创独特品牌。联盟还引进种植了药食同源的保健特菜——养心菜,含有多种保健成份,目前正在研制开发新产品。目前,联盟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开通了网店进行线上销售,还在线下开通了实体店,消费者可到店体验、购买特色农产品。

通过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直销平台,联盟不仅打通了直销的“最后一米”,还争取到了更多的订单和客源,“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实现了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融媒体记者吴志巧 通 讯 员顾 兵

记者感言

科技手段助产助销,“互联网+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只有不断融入“互联网+”的思维来增强对市场的洞察力,才能挖掘出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在农业产业走向“互联网+”的转型路上,只有摸准吃透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方能因网而新、因网而兴。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互联网+”拉长农业产业链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