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磨头镇:老党员论“高沙” 岁月沉淀让冬训宣讲更鲜活

新如皋报讯  “听一听”党的故事、“看一看”过去的磨头,在如皋磨头镇,老党员就是冬训宣讲的先锋队,利用自身丰富的经历、饱满的热情,老党员们走出家门,走进基层,擎起理论的明灯,在追忆中让冬训宣讲更鲜活。

当年的参与者,现下的传播者

“如皋好,信步冒家桥。流水几弯萦客梦,楼台隔院似闻箫,往事溯前朝。”这首《忆江南·水绘园》是中国著名艺术学家陈从周游览如皋古城时有感而作,既写出了如皋的繁花似锦,又写出了如皋的清幽雅致。这样的如皋,是一代代如皋人“战”出来的。

磨头镇丁冒村的治沙精神纪念馆里,陈列了不少“治沙”时期老百姓用过的桌椅、饭盒、盐罐、油灯、簸箕等老物件。这样一个地方,作为理论宣讲课堂,可以说再合适不过了。

“以前的如皋就是个穷乡僻壤,为啥?为着那高沙地土壤贫瘠。‘三天不雨沙灰扬,一朝下雨水汪汪,十年就有九年荒’,这才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哩。”“我是参与过当年‘战’高沙的,那时候咱们丁冒村的王本仁书记带着大伙一起干,每天天不亮就出发,靠着扁担、簸箕挑,爬高走低,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头一点一点削平了高沙。”周元如、佘德才两位老同志用亲切的方言给大家讲述了“治沙”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李云奶奶则唱起了“治沙”时候的民谣:“高沙土、龟背驼,下的雨水四边流、三天没雨飞沙走,种的庄稼望天收……”两人说、一人唱,这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宣讲,讲述着治沙故事、宣扬党的精神,也让群众“零”距离贴近党的思想。

“听了三位老党员的宣讲,我们真切体会到了当年治沙时的艰辛困苦,也对党的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本村的村民们纷纷表示,宣讲结束后,会寻找相关理论书籍,继续充实自己。

以“史”为鉴,始终为民

“都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常说要学史、懂史,学什么?学的是‘史魂’,是我们党百年来砥砺奋斗、攻坚克难、一心为民的精神。”在磨头社区的东皋书吧,老党员钱长富如是说。

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说到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再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种种成就……钱长富将党的光辉历程娓娓道来,眼里流露出对党的敬佩与骄傲。

小小的读书角,开辟出一个温暖安静的空间,社区十多名党员在这里讨论交流,伴着书香听宣讲。看着眼前的场景,钱长富与有荣焉:“党的历程,是矢志践行守初心、创新发展担使命、筚路蓝缕奠基业的历程,应该被铭记、被学习。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党员,但也想为理论宣讲出一份力,不辜负党对我的期望。”

据悉,1月13日,磨头镇在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年度基层党员冬训工作,围绕六个专题进行部署安排,并于1月14日出台了《关于认真组织开展2021-2022年度基层党员冬训工作的通知》,文件拟定镇理论宣讲志愿者名单,一名名老党员赫然在列。

“零”距离讨论会,点燃“新”“心”之火

与此同时,在镇区党员中心户田大如的家中,一场“零”距离的讨论会也进入了高潮,围坐一团的党员们你一言我一语,谈起家乡的变化、说着党的好政策,现场热闹极了。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发动群众平整土地,开挖如海运河,到70年代如皋做出“削平高沙土、实行旱改水”的重要决策,磨头镇作为“战高沙”的主战场,最终取得“战高沙”“挖穷根”的胜利,再到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级卫生镇、江苏省对外开放重点小城镇等荣誉称号,继而到2018年被列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老党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对磨头的历史如数家珍,坐在一旁的年轻党员也听得津津有味。

“作为老党员,我们有着年轻党员没有的优势,说话做事时更明白如何引起老百姓的共鸣。而且,只需要几把椅子、几杯水,就能在家里组织一场理论研讨会,并不麻烦。”田大如说,“正是因为有了亲身经历,我们才想将党的声音传递出去。”

作为广大基层党员每年的“必修课”,党员冬训修的是思想意识,也是实干能力。下一阶段,磨头镇将继续深入挖掘老党员资源,进一步增强老党员在理论宣讲中的参与感、获得感,紧扣“喜迎二十大再次战高沙”的主题,掀起理论宣讲的又一轮热潮。

(通讯员 徐郸郸 张宛竹 编辑 王琦)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如皋磨头镇:老党员论“高沙” 岁月沉淀让冬训宣讲更鲜活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