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吴窑镇农业特色项目“铆足劲”,挺起产业振兴“硬脊梁”

新如皋报讯  近年来,如皋市吴窑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塑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努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项目,带动农民增收,助力农业增效,让绿色经济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绿豆子变身“金豆子”

近日,走进位于吴窑镇立新社区的如皋市鑫磊生态家庭农场,只见工人们正在大棚内忙着摘青蚕豆、豌豆。一个熟练工一天可摘豌豆、蚕豆35斤左右,有80元的劳动收入。“我今年65岁,农场离家不远,定期来这儿打零工,赚点钱贴补家用。”长期干农活的沈秀珍,摘起豆荚来眼力尖、手速快,是摘豆大军里“行家”。

土地是农民的铁饭碗,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石。近年来,吴窑镇深挖、盘活土地资源,以特色农业项目,打好乡村振兴“资源牌”。鑫磊生态家庭农场,成立于2017年,占地110亩,主要种植大棚鲜食蚕豆、豌豆,接茬种植糯玉米等。在负责人吴春芳的经营管理下,产品远销海南、云南、河北等地,亩产可达万元。
吴春芳是立新社区人,研究鲜食蚕豆“春化”栽培技术11年。专业技术人才的回流,加上土地流转政策支持,立新社区的黑土地结出产业发展“金豆子”。“在技术支持下,农场的鲜蚕豆,能卖好几个月。”立新社区党总支书记严永丰表示,“产业+人才”是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解锁农旅融合“花经济”

当鑫磊生态家庭农场的鲜蚕豆火热销售时,位于吴窑镇长西村的天勤苗木经营部的树苗,正乘着网络的东风,销往全国各地。

吴窑镇因地制宜,向土地要效益,发展苗木种植产业。2018年,长西村邀请在外能人包杜泉回乡创业,流转土地140多亩,成立了天勤苗木经营部。经营部种植的苗木,采取定向培育、定向供货模式,品种以红梅为主,其中“骨里红梅”一棵树可卖到上千元。
在发展苗木种植的同时,天勤苗木经营部不断拓展经营范围。今年3月,吴窑镇长西村第三届梅花旅游文化节如期举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赏梅、摄梅、画梅。
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旅游产业培育相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长西村富民强村、农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苗木种植是根基,乡村旅游是延展。今年旅游文化节带来的客流量有3000多人次。”直观的收益,让包杜泉尝到了“农业+旅游”的甜头。
“农旅不分家,富业亦富民。我们计划将天勤苗木附近的600多亩地都租下来,打造旅游基地。”长西村党总支书记秦海威表示,将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特色花木,打造长西特色“花海”民宿。

小蜗牛托起“致富梦”

“上海订单25箱,线上订单63单……”走进吴窑镇立新社区的江苏聚威蜗牛养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小梅正忙着统计当天的销量,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蜗牛养殖场,现有蜗牛养殖房400多格,白玉蜗牛30余万只,产品从蜗牛延伸到蜗牛酱、蒜香焗蜗牛等,产品年销售额达900多万元。

作为纯农业村,立新社区没有规模较大的产业项目,社区可开发利用的,只有分散经营的3200亩土地。这种情况下,如何振兴乡村?严永丰把思路定在一个“活”字上。
“前两年我们成功培育了鑫磊生态家庭农场,但特色种植业占地面积广,复制推广难度大。”严永丰经过思考后,将目光锁定在农业微生物产业上,“蜗牛繁殖能力强,对土地资源需求不大,适合在立新社区发展。”
思想“破冰”推动行动“突围”,经过多方努力,严永丰找到有蜗牛养殖经验的在外能人郭小梅,成功流转22亩农业用地。从10万只,到20万只、30万只,蜗牛养殖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兴,则乡村兴。一门可持续发展的富民产业,是群众梦寐以求的致富路。把看到、学到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运用到“三农”工作中,吴窑镇不断拓宽振兴思路,让群众增收渠道越来越宽。

(编辑 吴洵)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如皋市吴窑镇农业特色项目“铆足劲”,挺起产业振兴“硬脊梁”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