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到底是怎么死的

一看这个标题,读书人一定会很奇怪。项羽是自刎死的,这地球人全知道,但我要告诉你,项羽其实是被后世文人“纠结死的”,不信,且看:

关于项羽该不该过江这件事,后世文人吟咏的诗词有十几首,过不过江,文人们恨不得先干一仗,千万年以后,还会争执不休,你说项羽是不是被“纠结死的”。

唐代风流才子杜牧路过乌江亭,追忆楚汉争雄往事,不禁感慨万千,挥毫写下一首《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人家韩信尚能忍受胯下之辱,项羽你当年不应自杀,还是该渡江东归,召集江东子弟再战,说不定可以重图霸业。

这当然是好兵法的杜郎的假设,我们要问:假设当年项羽真的渡江东归,能卷土重来、重整霸业吗?

其时,天下大势已不是秦朝末年群雄逐鹿之时,当年,大字不识一箩筐的陈胜吴广都组建队伍上大王山了,而现在,经历多年战乱的百姓思安、思定、思统一,早已厌倦战争,不希望战争延长。

如果项羽再组织队伍把战争的弦拉长,就是违背民心,也是逆天行事,没有老百姓用小四轮推的战争岂能成功?

项羽的老家江东,固然是富庶之地,人丁兴旺,英雄辈出,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也早已是千疮百孔,十室九空,人口剧减,早已没有多少可供项羽卷土重来的“子弟兵”了。把八千子弟性命丢尽,一败涂地的项羽倘使回到江东,不遭江东父老谩骂、遗弃甚至杀戮就算万幸了,怎么可能奢望重现当年登高一呼、应者云集? 

项羽自己对这一点倒是很明智的,他确实无颜过江,羞见父老。

说来说去,幻想成为一代飞将的杜牧不顾眼前现实,只凭天真臆想,想让项王过江重来。

作为政治家、改革家的王安石比作为诗人和愤青的杜牧看得要明白一些,王安石的《乌江亭》是这样说的:“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项羽的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从顶峰走向下坡,到了“垓下一战”,已经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彻底失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

项羽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更为可悲的是,他缺乏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临死前的这番话,可为“壮士衰”作注脚,也可为“势难回”作托词,他甚至妇人之仁地把头颅赠送给叛贼去领赏。三四两句,诗人进一步剖析,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杀人放火而执迷不悟的人;对这么一个优柔寡断、当断不断的人;对这么一个天天在虞妃温柔乡里只图快活的混世魔王;对这么一个纵火烧了名建筑阿房宫的千古罪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不过痴人说梦而已。

三年都不肯洗澡的王安石,每天数着身上的虱子,天天在琢磨项羽失败的那点事呢!

南宋美女词人李清照对项羽则是倾慕、称颂不已,她的《夏日绝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赞赏项羽生也英雄、死也英雄,敢于承认失败,正视失败。李美人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我们首先要知道李美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您只读她的词,对她的印象也许就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其实这只是她的一个侧面。李美人还有另一面,她的性格中有着同须眉男儿一样的豪放、坚韧,以及远见卓识。

就是同一个李清照还有一首《绝句》:“霸气震神州,凌云志未酬。乌江夜若渡,两汉不姓刘。”李清照的前后两种判若云泥的态度,让项王在乌江边进退两难······

唐代诗人胡曾诗云:“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唐代于季子《咏项羽》:“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后世的文化人一直在争论项羽该不该过江。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项羽早已经把剑“咔嚓”一声插入鞘中,只是好事的诗人在使劲往外拔······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项羽到底是怎么死的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