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童趣

假日里,偕孙女回乡亲子游。夜宿农家乐庄园,阳台上的茶花怒放,米兰幽香,清风荡楼影,人难眠。那弯弯的月亮就像弯弯的小船,载着渐行渐远的故乡村野童趣,悄然流淌。

且不说春日暖阳,微风拂煦中呼朋唤友,去漫沟满坎地拔茅针,剥开层层紧裹着的嫩嫩草芽,吮尝的是甜津津的欢乐。金黄的油菜花海里,蜂飞蝶舞。茅屋土墙上的小洞洞,则是伙伴们掏取欢乐的阿里巴巴,忘不了相约村西挑猪草,有无赖儿麦哨吹出嬉皮声,被泼辣的丫头抡起土坷垃,追打得抱头鼠窜。夕阳西斜,炊烟飘忽,桃花掩映的村道上又传来了货郎担上悠扬的短笛声,伢儿们忙着从家里翻来了旧鞋、破布、牙膏皮换斫糖。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几根麦秸秆儿,两张黄草纸,做成的“豆腐方儿”,随着奶奶针匾里的棉纱线也就快乐上了天。“六角、六角、摆着长尾巴,七星、七星、响声入云。”空中交响的板鹞呵,还记得我们用撕纸乘风顺线给你“送饭”吗?小蝌蚪呀找妈妈,你可知妈妈用鞋底抽打在细皮嫩肉屁股上的滋味?

最喜炎炎夏日去野泳,又耥螺儿又摸蚌,还有大伢儿哄小伢儿,要生吃活虾,“先吃头,后吃尾,一吃会游水”。于是狗趴式、仰浮式、潜水捉迷藏,快乐赛天堂。我们用淘米箩去舀水塌子上捞螃鳊,苍蝇作饵,钓鲹鱼,河边老杨树根洞里只用一根黑蚯蚓,也能逮到呆头呆脑的“虎头叉”。有聪明的读书郎,合上两片小青瓦,塞在毛窝口,放入河塘水草中,第二天准能捞上几只张牙舞爪的大草虾。曾记否,茂密河岸边,相约桑树下去钓鲲子,小伙伴轻轻地摇一摇,那紫红的桑葚就扑啦扑啦地掉下河,饵塘儿都不用做,保管你一刻儿的工夫,非拉拉扯扯才能将活蹦乱跳的鱼儿拽上岸;当然也有让我们又恨又怕的皂荚树,高大凉爽的树冠里,蝉鸣鸟语,也不敢上去看热闹。又尖又硬的皂荚刺,会戳得你呲牙咧嘴,只能用来挑螺肉吃,而捶软了皂荚,大人们为伢儿洗头洗澡,又搓得皮肉生疼。

最难忘的还是那迷人的夏夜,天上繁星点点,树上萤火虫儿飞飞,我们点燃晒干了的蒲棒(端午节里,与艾草扎束的菖蒲的花穗),野气芬郁,烟熏味浓,蛙鼓虫鸣中伙伴们围坐在小凳上,“点脚斑斑,靠狼山山,棒头磕脚,缩去一只脚。”不远处大人们则手摇芭蕉扇,笑谈着一些古往今来的聊斋故事。不经意中往往会有几个“促狭”鬼儿,用蓖麻果扔在伢儿头上,那满是钩刺的青果,要花好多工夫才能抹掉,于是笑声、哭声、斥责声会闹成一片。也有文雅一点的伢儿,将剥去壳的油冒冒的蓖麻籽儿,用篾丝串成串,吱溜溜儿地能点亮好长时间,比蒲棒头耀眼得多。

在那秋风吹起千层浪的无边青纱帐,我们如鱼儿般的出没其中去寻掰甜芦穄,吃不了的还兜着走,一截截地插在裤腰上,好像围着子弹带的游击队员;更有调皮的伙伴,将狗尾草咬在口中,交叉撑起眼皮和嘴角,变脸成蛤蟆口八字胡,一双疤拉眼的汉奸小土匪嘴脸。

还记得最喜欢吃的要数嫩玉米了,儿时有一种穰荷玉米,小小棒芯只有拇指粗,玉米粒儿紫色的,水煮后又香又甜,黏糊糊的,打嘴巴都不丢,吃了还要吃。太阳出来露水干,从田里掰回青绿的玉米,包衣都不用撕去,戳在烧火的火叉上,一个齿扦一个嫩棒头,在煮早饭的灶膛里烧烤。往往娘还未把玉米扦好,伢儿已把风箱拉得卟啦卟啦响,火苗儿窜红了冒着微汗的娃娃脸,扯去烧焦的苞衣,玉米籽像冒着热气的珍珠,粒粒香软,令人垂涎欲滴。

待到数九冬日,大人们在用芦苇和“鲜棵草”扎成的柴篚前晒太阳,搓草绳,打“毛窝”。母鸡咯咯觅食,肥猪呼呼贪睡,伙伴们聚在晒场上,推铁环,抖空竹,抽陀螺,或者从冻地里寻来胡萝卜,用小锹刮净泥土,一咬咯嘣脆,味道绝不亚于现今的洋水果。当北风嗖嗖时,伙伴们又喜欢猫在土灶后,偷偷找来番芋,烘在锅膛内,又软又香又甜,真是味道好极了。也有家道殷实的伢儿,往往在奶奶取暖的铜炉里,用柴草灰焐熟花生果,像耗子一样藏着分享。大雪纷纷扬扬,雉水乡村一片白茫茫。屋檐下脆生生的冰凌铛,冻红了双双小手,我们去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小棒撑起大簸箕,撒下一路玉米粒,伙伴们就远远地躲在草垛后、猪舍里,瞅准时机拉动绳,准能罩住好多叽叽喳喳的小麻雀。立冬过后盼大年,喝了腊八粥,就嚷着要爆米花、炒蚕豆、炒豌豆,骨碌骨碌翻跟斗,就要蒸年糕、蒸馒头,离戴新帽、穿新鞋、穿新衣、吃果果的时候不远啦,于是白天掐着指头数日子,晚上做梦都藏着压岁钱,喜气洋洋地又跳又蹦,逢人便说又要多一岁。

岁月之舟载不走一朵悠悠思絮,常使人眼噙泪花,魂牵梦萦,因为脚下那片生我养我的热土,是我父母祖辈的衣胞之地。每忆及此,相信亲爱的朋友,也会有一丝淡淡的惆怅,一份浓浓的乡愁,一种深切的怀念吧。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乡野童趣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