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集》随想

2008年,从洋人书网上淘到一本旧版Chinese Painting:《中国画集》,定价加邮费才20多新元(约100多元人民币)。红色硬面本《中国画集》开本极大,30X23CM,1948年伦敦Phaidon Press公司初版。著者William Cohn(科恩,1880-1961),生于柏林,1904年获得德国Erlangen大学博士学位,随后以独立学者的身份“周游列国”,从事学术考察,并走访过中国、日本和印度。回德后,科恩曾任柏林公立博物馆馆长。1938年,他移民英国。战后科恩不但帮助大英博物馆重开远东艺术展馆,而且出任牛津阿什莫尔博物馆顾问,并且创办了《东方艺术》杂志。从此科恩在西方文博界享有盛名,晚年被牛津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

《中国画集》对中国古典美术评价甚高。著者不但认为日本古画基本上可以划入中国文化圈,而且中国绘画可以与西洋艺术相提并论。全书最大的藏点无疑是图文并茂。书后共有印刷精良黑白古画224幅。清初之前的中国绘画名家,如赵孟頫、米芾、唐寅、文徵明、仇英、董其昌、石涛等等,均有佳作入选。每每欣赏《中国画集》中的精美插图往往使人“乐中思痛”。“乐”的是那一幅幅中国古人的艺术精品可以令中西方读者得到巨大的精神愉悦,看宋徽宗的廋金体书法作品,挺瘦秀润,美不胜收;赏苏轼的《墨竹图》,文人画风,跃然纸上。

“痛”却有“二”:“一痛”是科恩所选画作真迹大多来源于国外的各大艺术馆和日本私人收藏家。有点巧合,有点讽刺,科恩在《序言》中写道,“如今同一件艺术宝贝的拥有者转换频率要高于其他任何时期”。上世纪前半叶,由于外族的连连入侵,大量中国文物屡屡换主,不少精品最终纷纷流入海外的博物馆,才算有了相对安稳的居所。笔者最近在奥克兰一家博物馆居然也看见了一件光绪皇帝的龙袍。现在再读科恩的那句话,却十分心痛,如今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国已非易事。“二痛”是文物的流失并不致命,文化的流失却更令人担忧。我爱边听音乐边读书。欣赏《中国画集》中的名画,使我想起了故宫,那里曾经是有史以来收藏中国古画数量最多、品质最高的“美术馆”。赏《中国画集》也好,写《中国画集》也好,笔者同时总想听首与之相配的音乐。找来找去,只有《故宫之忆》最妙,不但含蓄幽雅;而且庄重深沉,似故宫的宏伟神圣。可惜演奏者却是外国乐队“神思者”。国内乐人也制作了不少关于故宫的曲子,却难有《故宫之忆》的美。最近几十年,拜金和重商主义加速地由西方社会流入中国,中国文化渐渐为人所忘却,不仅是音乐,还有文学、绘画、书法和饮食等艺术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底气”越来越不足。看《中国画集》,让人爱恨交加。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中国画集》随想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