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中国心——《中国影集》

喜欢摄影或电影的朋友对摄影大师塞西尔·比顿爵士(Cecil Beaton,1904-1980)应该并不陌生。比顿被誉为“最出色的英格兰摄影家”,是英国皇家御用摄影师,曾为伊丽莎白女皇、邱吉尔、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巴巴拉·史翠珊、可可·香奈尔、伊丽莎白·泰勒、费雯丽等等西方名人留下了最美的一面。

鲜为人知的是,比顿与远东也是颇有缘分,他曾于“抗战”时期,受英国情报部委派来华从事摄影工作,因此比顿撰有《临近东方》(1943年出版)和《与中国面对面》(1945年出版)。当然中外读者最期待的是大师在远东的摄影集,虽然照片的版权属于英国皇室,但比顿还是出版了《印度影集》和《中国影集》。

笔者有幸在奥克兰北岸遇到一本由英国B.T.Batsford公司发行的《中国影集》。版权页的写法与众不同:“第一版,冬天,1945-6”。常见的版权是何年何月,很少使用跨年度的季节。比顿之所以用“冬天”,完全是为了纪念日军在1945年9月正式向中国投降,那年的冬天,国人度过了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此集为黄色硬面本,封面印有象征中国文化的八卦图;扉照是《福建的稻田》。

《中国影集》共有107幅照片,通过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照全面地展现出了“国统区”的社会面貌。有军政要人,如《张治中将军》和《考试院院长戴季陶》;有妇女和知识分子的代表,如《外交部代理部长吴国祯的夫人》《复旦教授全增嘏》和《云南学者周钟岳》等;还有社会底层的人物照,如《苦力》和《人力车夫》等等。

网上曾拍出一本《中国影集》,成交价是720元;另有两本定价分别是1500元和2000元,无人问津。其实国人应该看到此集的价值,并不只是体现“国统区”中国社会的全貌,而且又体现了中国人坚强的国民气质,并非一般影集所比。比顿爵士在《序言》中的最后半句话是“但是也许,在那些照片中,我们也许能看出中国人精神的本质,不可动摇的中国”。“不可动摇”其实是指国人一颗不变的中国心:抗战到底。一是照片的选材,如《病房里的妇女》反映出了日军的暴行,又如《成都的旗铺》中童工正在赶制美国国旗,店中还挂着苏联国旗和为掷手榴弹冠军书写的锦旗“得心应手”。二是摄影的技巧,如《杨宪益教授和诗人卢前》,金小明先生曾在其文中大赞道:“卢前持杖端坐石上,杨宪益则侧立一旁,两人时当英年,文质彬彬,踔厉风发;因摄于幽暗之处,洞口柔和的光线洒落下来,既烘托了人物形象,又反衬出深邃洞景,显现出含蓄、静穆、优雅的气度”。可惜金先生忽视了色彩搭配与人物表情的深层寓意。整体黑色的布景象征日本入侵下的黑暗中国,洞顶的一缕阳光照在中国两位文人镇定自若的脸上,又象征中国文人在“抗战时期”的乐观精神,并不畏惧日军!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不变的中国心——《中国影集》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