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

调研报告

中共如皋市委党校课题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互联网+农业”是借助现代科技进步实现传统农业升级的全新命题。“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农村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加速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开发、农业门类范围拓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美好”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新业态。

近年来,如皋市委、市政府积极适应新常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示范引领,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实施“互联网+”战略,以打造国家电子商务强市目标,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着力培育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促进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推动三农服务产业、种植养殖产业、加工流通产业深度融合取得了新突破。

一、如皋“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现状

如皋在“互联网+农业”应用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技术方面不断取得了新的突破,助推农业与互联网技术不断融合。

1. “互联网+农业”的网络营销效应凸显。电子商务对如皋传统产业的提升和促进成效明显,通过电子商务将“如皋花木盆景”、“长寿食品”、“红木雕刻”、“工艺丝毯”等地方传统品牌推向全球。目前,如皋市现有电子商务企业1400余家,从业人员56000多人,大型电子商务服务企业15家,成为南通市唯一获得“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县”的县。去年底销售额100万元以上农业电商共21家,其中销售额500万元以上4家,如皋市纯线上交易额达10亿元,涵盖特色农产品、酒、花木、蚕丝制品、新鲜时蔬等各类农产品。建成中国长寿密码网、花木大世界网、农宝网3家新型电子商务平台;江苏长寿集团、如皋永兴肠衣有限公司、如皋玉兔集团等企业在淘宝网等第三方平台开设了直营店;寿都密码在微信开通服务号,具有完整的微信客服、微信支付功能。据统计,如皋市花木大世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年网销6000万元,位居南通市农产品电商20强第6位,如皋长寿大红门食品有限公司年网销2000万元,位居南通市农产品电商20强第12位,如皋寿都密码农产品有限公司年网销1000万元,位居南通市农产品电商20强第19位,如皋市年网销超千万元农产品电商数位居南通市第3位,仅次于海安、如东。2017年上半年如皋农产品网上营销额达8132万元。

2. “互联网+农业”的应用平台不断呈现。高标准建成二个交易平台:长寿养生食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花木盆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一个管理平台:现代农业信息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平台的建设,一是加快电商产业快速集聚,形成集约化、品牌化;二是促进农业信息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长寿养生食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以寿都密码综合平台为核心,联合农宝网、如果农产品公众微信,整合全国长寿特色的农产品资源,占领中国长寿产业网络制高点。加强与主流电商平台对接,开设地方特色馆,开展黑塌菜、香堂芋、长寿猪肉、肉松等为主体的如皋名特优农产品网上营销活动,加快镇村农产品上网的推荐力度。如皋市特色的农产品交易平台的建成,提高如皋农产品交易平台知名度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平台含长寿资讯、长寿农产品商城、长寿研究院、店铺开设、广告、求购信息发布等众多栏目,首创“长寿中国”栏目,将全国58个长寿之乡的相关资讯云集于网络,并率先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开设了58个长寿之乡农产品旗舰店,整合全国长寿之乡特色产品近千种,公司在平台上开设“长寿产业带”栏目,增设老年保键、用品、服务、书画、体育、长寿研究等众多领域,形成本地区对全国有辐射能力的长寿产业平台。

花木盆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以花木大世界网为核心,大数据为抓手,打造华东最大的花木电商交易平台,通过现代互联网及软件技术,实现具有国内领先的在线B2B服务模式和创新理念,建设为花卉苗木的交易方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的垂直电商门户平台。如皋花木大世界网:是一家为园林苗木行业提供B2B、B2C服务、在线信息发布、在线苗木采购、在线交易、全程物流跟踪等多重功能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努力开展花木交易大数据建设,重点开展花木商户供求信息数字化建设,建立花木交易品种、价格、商户等数据库建设,在现有28个大类,3千多个品种的数据的基础上实现新突破,同时开展加大对花木、盆景农民电商的培训,重点推广花木大世界网平台开发的移动微信公众号—“花木通”在花木经纪人中关注率,实现移动交易平台与大世界网共享后台数据和数据流量4万/天,提高花农网上交易比重,努力打造华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花木交易平台。

现代农业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以农技推广服务、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等为核心,平台涵盖了设施农业物联管理系统、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专家远程诊断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管理系统、农业生产特需处置申报系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系统、农业项目管理系统、智能办公管理系统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展示展销平台以及线下公共服务中心等一系列具有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体系,全方位对如皋市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类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依据,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业务支持,为农产品及休闲农业展示展销提供服务,引领如皋互联网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3. “互联网+农业”的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加强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引导应用物联网技术,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示范应用,积极发展智能农业、感知农业,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减少用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农业物联网建设推广应用机制,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以市场为主导,采用“多方投入、自愿建设”的模式,鼓励农业生产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物联网建设。同时借助省级农业发展的各类项目扶持,积极引导鼓励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智能农业。要求申报8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的企业或主体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农业物联网的基础设施的投入,把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目前如皋农业物联网应用面积近万亩,物联网应用企业63家,涵盖大田种植、果蔬生产、花木栽培、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多个产业。如皋裕康牧业畜禽智能化养殖、金阳农场“智慧农业园”精准农业生产等成为如皋应用物联网发展起来的典范。

4.互联网+农业的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如皋市共有物流企业279家,各类载货汽车11136辆,水运船舶516艘;如皋市低温冷库11个,冷藏保鲜能力达21050吨。如皋港物流园已建成15万吨级码头2座,5万吨级码头15座,万吨级码头18座,5000吨级码头28座。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民营速递联手构建电商现代物流中心,如皋市快递物流园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约3000万元,占地44亩,建成了2万平方米快递物流分拣中心,建有7幢主体的钢结构厂区,于2016年5月底已投入使用,已有申通、中通、圆通、安能、优速、速尔等8家企业入驻办公。该项目投入运营年收发快递量已达到为6000万票,占如皋市场总量的80%,营业额7000万元,纳税500万元。物流园年底集聚快递物流企业12家,达到年收、派包裹1.2亿票的集物流、仓储、配送于一体的专业快递物流园区,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专业的仓储物流配套服务,该项目的建成,对推动如皋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5. “互联网+农业”的示范创建积极推进。如皋已成功创建了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市,创建了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家、示范镇1家、示范企业2家、示范村3家、创建成效显著。如皋如城街道安定村、贺洋村,磨头镇新港村已被省评为电子商务示范村,这三个村、社区是如皋传统的苗木大村,一些苗木种植户和苗木经纪人借助“互联网+”的浪潮异军突起。社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5家,即城中园林、江源植物造景公司、南通恒绿园林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绿洲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王平苗圃,部分青年人尝试在淘宝网开网店。社区青年刘小飞从前年起就利用花木大世界网平台开办了“花名堂”店铺,走出自己的独具特色的电子商务之路,微型盆景畅销全国各地,像刘小飞这样的创业典型众多,800多个苗木经纪人活跃在大江南北,全社区以网上销售花木为主的农户约450户,网店约450个,今年花木营销总额达12000万元,其中电子商务销售额10749万元。

6. “互联网+农业”的配套服务不断提升。如皋市为农服务社提档升级50家,其中搬经龙桥村、董王村、磨头兴韩村、丁堰赵明村、石庄杨庄村、城北袁桥社区、杨宗、吴窑黄石、江安胜利、城南桃林、石庄石北等50家为农服务社设立电子商务服务站,采取加盟电商企业或依托网上供销社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网络代购、农产品销售等服务项目,给农村居民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站配备具有基本网络营销知识的专职或兼职人员一名,能够上网的电脑一台。

邮政系统积极实施电商进农村,打造邮政综合服务平台,目标建成“县级电商运营中心→乡镇(社区)电商服务站→村邮站(‘邮乐购’加盟店)”三级电子商务运营架构为核心的邮政农村网络服务格局,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实现购物、生活、消费、金融、创业“五不出村”。

二、如皋“互联网+农业”的制约因素

近几年如皋“互联网+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着不少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缺口亟待填补。目前如皋“互联网+农业”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已对如皋“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除龙头企业、规模园区外,从事农业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高、文化偏低情况,对新技术、新知识、新模式接受程度不高,缺乏既懂传统农业、又懂互联网技术且愿意到农村服务的专业人才,制约着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2.观念意识亟待改变。具体表现在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融合发展速度不够快,农产品销售拥抱“互联网+”不够理想,各个参与主体的意识和观念转变缓慢。由于农业从业人员自身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上对“互联网+”的认识了解程度不够,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的愿望不够强烈,主观上表现不够积极。

3.物流配送亟待延伸。物流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是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尽管如皋市正逐步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农村物流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并初具规模,在稍偏僻农村物流配送触角延伸不够,农村需求分散的特点导致“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突出,主要的问题:一是物流配送成本过高。比较难形成集中的、有规模的配送流量,造成配送任务复杂而琐碎,成本居高不下;二是配送渠道不完善。社会化物流目前仍不能有效服务部分村镇。在生鲜农畜产品冷链物流上存在短板,成为制约如皋农畜产品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如皋“互联网+农业”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将带给农业巨大的模式变革,政府应明确“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尽快开展针对“互联网+农业”的对策性研究,搞好“互联网+农业”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互联网+农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互联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互联网+农业”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共同开发与利用,制定“互联网+农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建立覆盖如皋市的网络信息平台,集农产品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处理、分析、追溯、销售等于一体,面向大众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大数据信息服务,实现基础领域和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推进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创新,为“互联网+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要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变革主角是农民,普及培训是关键。涉农部门要尽快确定一批骨干力量,采取集中轮训或以会代训等方式,让他们率先明确怎么加?加什么?谁来加等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虚拟网络教学环境,大力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推动智慧农民云平台建设,研发基于智能终端的在线课堂、互动课堂、认证考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平台,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移动化、智能化。要积极落实科技特派员和农技推广员的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农村科技创业环境;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搭建农村科技创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引导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资源、科技知识等现代科技要素向农村流动。要大力加强“互联网+农业”的人才专业培训,以如皋市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为阵地,开展各类培训。以市委党校为阵地开展对市级机关部门和镇村干部的培训,要求市各类职业教育学校都要开设农村电子商务课程,加强学生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指导各类培训机构增加农村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支持学校、企业及社会组织合作办学,探索实训式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要与高校建立长期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不断拓展青软实训、中锐教育等培训机构规模,多渠道提升农业从业人员水平。同时重视招才引智,招引有经验的互联网管理人员或核心技术人员(团队)参与到如皋“互联网+农业”与的深度融合中来。

二要抽调相关人员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统筹现有资源,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问题,建立健全互联网+农业建设配套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亟需将物联网、电商平台、追溯平台等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如皋“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服务平台,将各平台用户有效的引导到网站、实现信息分享和互动,提高用户的粘着度及忠诚度,并有效的为农业企业提供服务,树立如皋农业统一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集中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产业链,积极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互联网化;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助力休闲农业和一村一品快速发展,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农业生态建设行动,实施农业生态资源实时跟踪与分析、智能决策与管理,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治理农村污染,提高农业资源生态保护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农业用水节水数据平台,智能控制农业用水的总量;建立农资产销及施用跟踪监测平台,智能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建立农业环境承载量评估系统、农业废弃物监测系统,为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信息支撑和管理协同,有效解决农业农村畜禽污染处理问题、地膜回收问题、秸秆焚烧问题,建立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建立覆盖如皋市的网络信息平台,集农产品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处理、分析、追溯、销售等于一体,面向大众提供基于“互联网+农业”大数据信息服务。要加大农业的基本建设投资,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健全多元投入机制、融资渠道。要放宽产业发展准入条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实施多部门、多行业的互动。

三要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农村“双创”行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行动,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美丽乡村“一村一品”项目建设,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以及农产品网络零售等。大力扶持电子商务协会和团体组织,充分发挥其纽带的作用,努力推动电商从“单兵推进”到“抱团发展”。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网络销售,牵头如皋市农产品电商平台组织网上营销活动,形成类淘宝“双十一”的“中国长寿食品节”、“中国花木盆景节”等,不断提升如皋农产品网上影响力。绿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所在,借助互联网能够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监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绿色与安全”。

四要加快实施“互联网+” 配套联动工程,建立农村电商发展的保障支撑体系,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化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安全。为了适应电商的快速发展,一是要抓好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整合资源,深化“三网融合”、“两化融合”等试点工作,促进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改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壮大电子商务服务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要抓好物流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支持物流、仓储设施的现代化,搭建面向物流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电子商务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积极推动大型物流企业与农畜产品加工种植企业合作,降低输出物流成本。重点加强冷链物流的研发,研究冷藏、冷冻、解冻和冷链技术,充分保障农产品品质。积极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意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全程信息化,提高农产品监管水平;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产品认证、产地准出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农产品风险评估预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理能力建设。

五要加快论证农业互联网金融和股权众筹,大胆推进,确保在后续竞争中抢得先机。“互联网+”开创了大众参与的“众筹”模式,对于农业现代化影响深远。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正成为打破小农经济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枷锁的利器;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地确权、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应加快论证、大胆推进,确保在后续竞争中抢得先机。

(中共如皋市委党校课题组 何 艳、石 伟 执笔:何 艳)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如皋“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