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少一些“套路”多一些底蕴

喻军军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让七夕节弥漫着浓郁的浪漫气息。然而节日里熟悉的鲜花、红包、巧克力等“浪漫经济”早已“反客为主”,使得传统节日变了味道。其实,中国的情人节更需要多一些文化的底蕴。

“浪漫人生,‘鞋’手相约”、“你来吃饭 ,我来送花”、“七夕理财,为爱增值”……借助七夕佳节,商家适时推出“浪漫经济”,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浪漫气氛,而且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可如今的七夕早已被商家过度策划、包装,“浪漫经济”逐渐“反客为主”,淡化了传统节日本来的味道。

近些年,不少人总是把“七夕节”当成“情人节”来过。然而除了共进烛光晚餐、手捧叫不上名的鲜花、用礼物的价值衡量情谊的轻重,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节日味道的人越来越少。日子终将回归平常,浮华散尽,又有多少人在心底留下了宝贵的回忆?

追根究底,七夕节与情人节有着很大的差异,七夕节的文化价值并非仅限于爱情,还为我们提供了厚重的文化遗存,包括爱情观、劳动观、进取精神、道德观、责任感等。而穿针乞巧、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才是七夕节传统的文化习俗。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浪漫经济”需要用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来支撑。

不管是节日经济,还是浪漫经济,都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的滋润,只有多一些文化思维,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浪漫经济,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具生命力。我们的七夕节,要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心意,并将其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才能过出自己的独特韵味。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七夕,少一些“套路”多一些底蕴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