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六化融合”推动城乡社区建设“六大转变”

近年来,如皋市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为切入点,以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为落脚点,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探索出一条“六化融合”社区治理新模式,实现了城乡社区建设“六大转变”。

社区党建标准化,转“一般性建设”变“高质量发展”。以“全国首批农村党建标准化试点单位”为契机,出台了《如皋市村(社区)党建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围绕组织设置、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载体建设等方面,建立起基层社区可遵照执行、上级部门可考核监督的“9+X”党建标准化体系,明确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标准,优化拓展了社区为民服务职能。目前,全市已有286个村(社区)通过了党建标准化验收、27个村(社区)被评为党建标准化示范点。

社区治理网格化,转“事后处置”变“即时应对”。印发《如皋市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按200—300户在城乡村(社区)划分一般网格1627个;按城乡社区辖区内的市场、学校、景区、商务楼宇及企事业单位等划定专属网格445个,建立了中心网格长-区域网格长-专兼职网格信息员+专职网格管理员的“3+1”网格架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及网格信息化设备,实现了全市综治信息系统全面覆盖和基础模块实时化应用。在143家中小学幼儿园、44家医疗机构、5个大型农贸市场、8家寄递揽收点、18家涉外酒店、11家危化企业以及部分宗教寺庙、旅游景点、道路交叉口、桥梁节点、居民小区等场所设置监控探头,累计建成联网监控探头2865个,完成了综治系统联网接入工作。

社区管理法治化,转“有规难守”变“有章必循”。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的实施意见》,督促城乡社区依法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社区自治机制,发挥村民议事代表在推动执行社区自治机制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执行作用。组织在江安周庄、如城孔庙、城北新生等村(社区)开展社区协商试点,总结推广以“甄选议题、确定主体、公示方案、组织协商、公开结果、监督执行、群众评议”为重点的社区协商“七步法”,探索建立起有固定场所、有专业队伍、有完善机制、有完整记录和会议事、会听证、会监督、会评议的“四有四会”社区协商机制。

为民服务精细化,转“被动应付”变“热情参与”。在如城街道新民社区、白蒲镇文峰社区开展村民小组自治试点,探索总结出以坚持“一个核心”、发挥“六员作用”、落实“五项制度”、建立“四个机制”为重点内容的“一六五四”小组微自治模式。“双推双审”选齐配全了8647名村民小组长,创建了一批小组自治服务平台,依托小组自治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小组自治服务,实现了小组自治活动有场所、服务有平台、协商有规则。小组自治情况绩效评估结果显示,村干部对小组长作用发挥满意率达97%,群众对小组长的服务满意率达98%,我市村民小组自治试点被列入省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项目。

参与主体多元化,转“社区独奏”变“多元参与”。出台《关于加强如皋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起社工人才激励机制,调动了社区人员报考社工的积极性,3年来,全市共有380名社区工作人员取得社工职业资格证书。引导城乡社区成立了“法治阳光驿站”、社区灌溉协会、四点半学堂、综合服务站等社区社会组织963家,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建立社区调解组织345个,在500户以上居住小区设置调解工作室14个、法律诊所22家。引导社区自治队伍、社工人才队伍、社区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等各种社会力量,常态化开展扶贫济困、扶老助残、助医助学、维权调解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服务手段信息化,转“粗放管理”变“精细服务”。按照每百户居民不低于30平方米、最低不少于400平方米的标准,加快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市95%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已全面建成达标。融合“互联网+”理念,推出“居家智慧养老”新模式,为全市农村五保、低保中的重残老人、高龄老人等4928人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贴心免费服务。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层层递进”的策略整合民政、人社、综治、计生等社区服务功能,配套社区信息网络及设备,建成覆盖如皋市、镇、村三级的基础服务网络,为社区群众常态化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实现了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交换的发展需求,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通讯员 司刘宏 冒爱锋)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如皋“六化融合”推动城乡社区建设“六大转变”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