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分类 走出垃圾“围城”

陈文瑶

日前,笔者发现,不少小区的垃圾箱变了模样,从简易的翻盖垃圾箱变成了红、绿、蓝三色垃圾箱;同时在箱体上,还画有刀叉、书本、口红、衣服、鞋子等图文标识,提示市民分类投放垃圾。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尤其是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物质消费越来越多,产生的垃圾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把垃圾一扔,仿佛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但是对于城市来说,已经不堪垃圾的重负。据相关数据统计,仅仅是主城区,每天就会产生130吨左右的生活垃圾。

笔者了解到,宣传力度不够大、管理人员不到位、居民素质参差不齐等,这些都是垃圾分类难以开展的原因。从本月初开始,我市把垃圾分类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招投标,选定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对我市13个小区、27个单位再次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同时,为了让居民在分类时更加明确,分类垃圾箱上也有相应的图文标识。

笔者认为,垃圾科学处理水平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管理能力,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单靠居民的自愿自觉,相关的激励、管理、处理等环节缺乏持久性,必然跳不出“前分后混、分也白分”的怪圈。

其实,垃圾分类并不存在技术难题,只是存在管理问题。垃圾处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前端的垃圾投放,到收集、运输、处理,其中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而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是政府的责任。但是,如果首道环节的分类投放不能做到位,后续的三道工序也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当下,最先应该做的就是要做好垃圾分类宣传,让每个居民都能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同时,要完善垃圾分类的监督和奖惩体系,最重要的是要引入市场化的力量,让更多的民间主体进入到这一市场当中,以市场的力量促使机制变革。

垃圾分类是城市的文明程度、市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资源再利用的综合体现,它是一座城市经济实力、文明水平的一个标志。只有通过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完善机制、创新发展,协同推进、有效衔接,才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科学分类 走出垃圾“围城”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