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镇华:一个铺就“回乡之路”的新农人

2004年左右,进城打工成为农村有一定知识技能农民的追求、向往和生存路径,但家住我市白蒲镇松杨社区的农民杨镇华,却在当年毅然放弃城里优厚的工作待遇,从首都北京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回乡创业的他成为“新农人”,他创立的“互联网+农业”营销模式已成功将家乡的优质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从“农药销售”到“联防联保”,不断学习农业科技新知识

“我初中毕业后学了两年厨艺,就去北京打工了,在北京的那几年,我常常想家,想父母,当时我就想,我为何不回家乡自己创业呢?有了这个心思,我便关注起创业途径,由于生在农村,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从事有关农业方面的创业。”杨镇华告诉记者,他当时只有21岁,确定了创业方向后,他便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杨镇华选择从销售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起步,在公路边租了一间农家房办起了他的“农资经营部”。

从那时起,杨镇华开始补起有关农业的基础知识,关注各种农药、化肥的成分、功效及施用方法,虚心向农技植保人员请教,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并在自家承包地里做实验。逐渐地,他掌握了病虫害有效防治和各种化肥的科学施用方法。“我发现不少农户在农作物施药和用肥上缺乏科学,盲目滥用,我就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并主动承担起周边农户的咨询服务。”杨镇华说,在调查研究期间,他还发现一部分农户没有劳力进行田间管理,而另一部分剩余劳力又因种种原因无法输出,于是从2006年起,他组建了“联防联保”专业队,帮助那些没有劳力的家庭有偿打药水、施肥、拔草等。他的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和赞赏。

从“最好吃大米”到“富硒黄酒”,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新出路

一切都在杨镇华的努力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直到一次同学聚会,让杨镇华萌生出新的想法。杨镇华说:“聚会上,我一个外地同学说,现在很难吃到口感好的大米饭,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想起农户托管给他种植的100亩地,暗下决心,就从这100亩地淘金,尝试种植出口感好的大米。”

杨镇华从改良土壤、选优品种、生物防治等方面入手,尝试生态种植。他大胆采用休耕方式,两茬变一茬,腾出时间季节,培优土壤;他尝试使用微生物菌肥,调适土壤含硒量,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他在稻田里安装了摄像探头,通过网络直播作物生长过程,给客户直接体验和信誉……。经过不断努力,2016年年底,在南京举行的“寻找江苏最好吃的大米”活动中,杨镇华种植的生态大米摘得一等奖。随后,他受安徽中志土壤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富硒石榴酒的启示,发掘我市世界长寿之乡、中国黄酒之乡等资源优势,于2017年成功研发了“富硒黄酒”,并与中志集团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利用对方在全国1700多个销售网点进行销售。

从“家庭农场”到“产业联盟”,在资源整合中实现共赢

2014年,杨镇华注册成立了如皋市福欣家庭农场,当年被认定为如皋市示范家庭农场;2015年获评南通市示范家庭农场;2016年荣膺江苏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17年,南通市农委授予杨镇华“新型职业农民优秀标兵”称号。今年,他更是一鼓作气成立了“如皋市康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他的富硒农业示范园已拓展到300亩。

同时,他还联合周边五个家庭农场,组建了“白蒲镇康之源全产业链服务联盟”,聚合了一群年富力强、善于学习、勤劳肯干、勇于探索的80后,以“互联网+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基地”的形式开展农业全产业链服务。据悉,该联盟通过土地流转,已有农产品种植基地面积1460亩,拥有各种农业机械、粮食烘干设备、农产品展示厅等,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联盟主要从事稻米、杂粮、蔬菜等种植和销售,现已开发以优质食味大米为主的农产品20余种,直销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以富硒大米为原料开发的富硒黄酒取得专利,获评江苏名特优农产品创新产品奖。

看到自己种植的稻米、杂粮、蔬菜等受到人们的喜爱,杨镇华更加坚定了信念,增添了力量,他说:“十多年来我潜心铺筑的既是探索之路、奋斗之路,更是希望之路、振兴之路。今后,我还要积极探索,种植出最好吃的稻米、杂粮和蔬菜,让我们的农产品走向全国各地。”□通讯员范国华 融媒体记者吴环宇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杨镇华:一个铺就“回乡之路”的新农人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