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服务深入人心

以人为核心,共建共享,打造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惠民服务深入人心

“打的;骑小蜜蜂;开‘微公交’……”眼下,虽然受阴雨天气影响,但有多种交通工具选择,我市市民出行显得尤为便利。

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安居乐业,为居民提供幸福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民生问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心系群众,为了群众,就要从关心、改善群众的生活要素着手,让群众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让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幸福感一年更比一年强。我市紧扣新时代城市建设要求,把便民惠民服务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出发点,大力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让市民充分体会到城市的温度。

关爱群众 喝放心水

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能整天没有水,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市一直把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健康水、幸福水,作为保障群众健康、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大事,着力研究解决,深入实施“引江区域供水工程”。

2006年,我市联合当时的海安县共同投资5.5亿元,启动了日供水能力20万吨的南通市西北片引江区域供水一期工程,引长江之水为源,解居民饮水之急,并于2010年在南通县(市、区)中率先实现了区域供水“市域全覆盖”。2011年,我市又投资7亿元实施区域供水二期工程,日供水能力增加到40万吨,基本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为了更好地提升供水安全,2013年再次投资1.3亿元,实施建设长青沙备用水源工程,建成后有效库容达到150万立方米,能够满足如皋、海安两地5天的应急用水需要。区域供水让老百姓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健康水、幸福水,切实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

体贴群众 用优质气

民以食为天。从传统食物到时尚小吃,中国人对“吃”的个性理解和对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已经逐渐凝聚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人气质,而烹制美味佳肴都离不开火。多年前,市民生火做饭不是用传统大灶柴火,就是用煤球炉,或者就是罐装煤气。这些有的不是污染空气,就是价格昂贵。我市积极推动西气东输管道天然气工程,让百姓享受到实惠、安全、便捷的天然气。

2008年,我市分别与如皋益有燃气和南通中油燃气两家企业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明晰特许经营区域,确定特许经营年限。2011年7月24日,西气东输如皋郭园分输站正式运行,我市在南通县(市、区)中率先走进了管道天然气时代。

作为政府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和民生工程,我市将天然气接通工程与城市建设同部署同推进,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城镇道路修建到哪里,天然气管网就铺设到哪里;商品房小区建设到哪里,天然气管网就配套到哪里;天然气管网铺设到哪里,天然气就能输送到哪里”的推进目标。

方便群众 用绿色车

“买车容易,出行难”,随着我市经济水平的发展,汽车纷纷驶入寻常百姓家。由于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觉得买车容易,出行难。阴雨天风吹雨打、上下班高峰期,常常是遭遇交通“拦路虎”。与之带来的停车问题也给出行带来了烦恼,尤其是在车流量密集的中心城区,停车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我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开门纳谏,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加快推动城市绿色公共出行系统。在推进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基础上,我市积极推广新能源“微公交”,致力于将如皋打造成为全国首个县级市“微公交”示范城市,率先推出新能源汽车共享业务;根据市民短途出行的需求,我市推出共享电动自行车“小蜜蜂”,使得市民选择服务区域、选车、停放更加方便快捷,轻巧便捷的“小蜜蜂”电动车成为了如皋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结合硬件的打造,我市大力宣传,增强群众树立绿色出行、健康出行、公共出行的理念,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而有效地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融媒体记者顾忠兵

记者感言:

城因人而兴,人因城而盛。我市推进城市建设进程中,注重让城市建筑迁就人,让城市建筑去服务人、关怀人、造福人,使得城市成为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惠民服务深入人心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