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咱家这40年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春天的故事》,都会让“60后”的我,情不自禁想起改革开放四十年,亲身经历了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亲自感受到咱家从贫困到小康生活的喜人变化,深深体会到是党和政府把改革开放的红利惠及了广大民众。每每想起这些,我无不心存感恩,满怀喜悦。

住:高中毕业时,我家住房前后两排三间一厨,三间瓦房中有一间是土墙,厨房是土墙草屋,灶台建在与厨房相连加搭的一个半圆形草坯的屋内,每隔三年就要用麦秸秆维修一次。用的是两只水缸盛放用水,一只装河水,用于洗漱,一只装井水,用于煮饭、饮用。小村庄只有一口水井,来回得跑一公里多。现如今,我家住在上世纪80年代初规划区的成排成线的红旗畔,2001年就建起了两层400平方米的别墅,生活用的是自来水,一年四季可以在家洗澡。大儿子在南通工作,小儿子在南京工作,他们都有各自的商品住房。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用:我刚毕业那个时候,家中没有一件家用电器。1985年结婚时,老婆惟一的陪嫁电器是一台红色玻璃杆的台灯,一直到1987年夏天,因为有了小孩,买了一台骆驼牌落地电风扇度过盛夏;1988年春节前,才买了一台南通三元牌17吋的黑白电视机,每年夏天晚上,还有不少邻居来我家一起看电视剧《西游记》。到2001年春,家中新建楼房后,家用电器应有尽有,现在家中有彩电4台、空调5台,生活享受与城里人没有多大差距。

行:1979年高中毕业后,我通过考试被聘为小学合同代课教师,那时出行除了步行就是骑自行车,家里只有做小学教师的父亲有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到我工作一年后,父亲才为我买了一辆二手无牌的自行车,全车看不到一点光亮的地方,每骑不长时间就要去维修一下。那个年代出行道路都是土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下雨天自行车就骑不了,如遇突发恶劣天气,就会出现人扛车的情形。现如今,走到哪里都是笔直平坦的硬质化道路,外出到处是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现在我家拥有小轿车3部,我和两儿子一人一辆,全家随时出行总是方便快捷,这样的变化是我40年前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

玩:计划经济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简单,一年中偶尔才看上一场电影,晚上听到远处传来发电机和广播的声音,就找上几个伙伴,循着声音步行几公里去看上一场。偶逢有机会去白蒲镇和县城如皋,两个人一辆自行车,如同现在外出旅游一样的心情,会郑重其事地穿戴整齐,上街闲逛一阵,就是不买任何物品,也同样开心快乐。而现在生活中,每逢长假,孩子们都会带我们到全国各地游玩,儿子结婚时还出国旅游。每天吃晚饭之后,夫妻二人总到门前公路散步锻炼,还会与其他村民到村文化广场一起跳跳广场舞。村里一月一场免费电影,有时也去寻找一下几十年前的露天电影感觉。

吃: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请客,上“八大碗”就是客气的一桌菜了,豆腐、茶干、百叶就算是三个菜了,农村戏称“老三篇”,吃荤只能逢年过节或来特殊重要的客人才能尝尝荤。现农村,普通老百姓家有个红、白喜事,中、晚两餐,每餐都是十个冷菜、八个大菜,另加点心、水果。饮品有白酒、红酒(或啤酒)、可乐、橙汁等品种,与饭店规格、档次类似。重要时节或来了亲戚、朋友,都习惯去小镇饭店热闹一场,既方便省事,又乐享环境优雅的氛围。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小伙儿弹琴姑娘歌唱……”我很喜欢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更享受着歌词里的意境。回想这40年咱家的生活变迁,特别是我作为一名基层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我国改革开放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令我总是从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让全中国亿万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这些话是我常常在子女面前重复唠叨的内容,说到底,要“学会感恩”。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喜看咱家这40年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