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光影记忆见证时代变迁

白色幕布、放映机、小板凳……对于许多50后、60后、70后来说,露天电影一定是一道抹不去的青春记忆。如今,休闲娱乐方式多种多样,而多年不见的露天电影再次重归我的视野。虽然现在更多人走进影院,感受更高品质的视听盛宴,但露天电影一直没有缺席。作为电影迷,露天电影不仅丰富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见证着城乡人们生活的变迁。

露天电影,重温时光记忆

“电影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每个时代,总有那么几部影视作品深入人心,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当年轰轰烈烈的露天电影已成往事,但是它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最美好的青春记忆。这种美好的记忆,是如今再高端再舒适的电影院都无法给予的。

那时,若是哪个地方放映电影,邻近的人听说了,也会赶过去一饱眼福。 一块正方形的黑色宽边电影银幕,早早就挂好了。银幕的上四个角用绳子绑着,悬在大队门前的半空中。我与几个小毛孩在银幕下跑来跑去,大人们从家里搬来板凳、椅子、长条凳等各种能坐的,给自己和家人占地方。虽然明知道离得太近仰着脖子太累也看不清楚,我还是愿意占银幕下第一排的位置,仿佛离电影最近才看得最有味道。

放映当天,写作业这事绝对是写的最快、最积极的。晚饭是可吃、可不知的事情,主要取决于放映时间和小毛孩们。只要有人吆喝,拎着小板凳就往外冲。一是怕父母“摁住”不让走;二是怕错过任何一个电影情节。

电影的序幕音乐一起,放映场立刻安静下来了,孩子们都抢着往幕布跟前靠。再晚一些赶来的人实在没办法就只能往树上、草垛上、甚至矮墙上面趴着看。电影正式开始了,全场鸦雀无声,那是我所见过最为自律、最为专注的场景。那时候看的多半都是些战斗片,极为振奋人心。《英雄儿女》、《地道战》、《地雷战》……等等一系列的电影片。大家一起为战斗失利扼腕叹息,一起为战斗的胜利雀跃欢呼。

“露天电影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它代表着那个年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观影方式的发展,彰显着社会进步的轨迹。”如今,露天电影带给我的记忆,依然是那么刻骨铭心。

露天电影,见证时代变迁

“从小就是一个电影迷,在我印象中,改革开放初期,看电影是当时男女老少最期待的一件事。”每每看完电影回家后,心里特别开心,不少经典电影记忆印刻在我的心田。

“翻阅生活的日历,有很多往事,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渐渐淡忘,但童年、少年时代看露天电影的情景,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我是60后,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机,更没有电脑和手机。对于现在的中、老年人来说,一提起露天电影,这是几代人共有的青春物证,心底总会升起一股浓浓的怀旧味道:银幕一经挂起,大人小孩就哗啦啦搬来小板凳,在晚风轻拂的夜晚,阵阵爽朗的笑声中洋溢着幸福。星空之下,放映机投射的光束播放着另一个世界的故事,至今回忆起来那种美好都似乎只存在于梦中。

在农村,放电影一般选择在大队村委会院内、学校操场、宽敞闲置的地方进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村里先是黑白电视机,到了90年代,彩色电视机已经非常普及。我1992年结婚的时候,嫁妆是一台14英寸的“熊猫牌”黑白电视机,在当时是非常气派的。2016年后,我从商场里搬回了能够挂在墙上的平板液晶电视机。后来又从14英寸的换成55英寸的,电视机越换越大,音效也越来越好,已经有了家庭影院的感觉了。

“一部经典老电影,不仅承载着几代人难忘的记忆,还见证了时代变迁。”小时候,看电影跟过年一样,是我最大的享受。每当看到放映队员来了,心里特别开心,回家扒拉几口饭就扛着小板凳,屁颠屁颠地跑到放电影的空地上抢占有利地形。大点孩子让人挤得看不到就骑在大人的脖子上,小一点的孩子看不到干脆站到板凳上踮着脚看。印象最深的是《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电影。电影放完了,我与农村孩子们扎成一堆,意犹未尽地谈论电影精彩片断,还不时模仿电影的动作情节表演几下。《小兵张嘎》我看了好几遍,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我到现在还记得。

“看露天电影,让我又回到了童年时光。”露天电影对我们这辈人来说,是一种亲切的怀念,能勾起对往昔温馨的回忆,不仅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对传播文明也起着特殊的作用。

 露天电影,记录胶片到数字变迁

“现在几乎没有人使用胶片,科技在进步,如今都是用电脑控制。”露天电影,对于城乡百姓来说,闲暇时看一场电影,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在露天的空地上,村民们搬着木凳坐在幕布前闲聊着家常。当电影放映机里打出倒光束,现场开始寂静,村民沉浸在电影里。这是几十年前,在农村露天影院的特色场景。

“不记得第一场电影看的是《牛郎织女》还是《天仙配》了,反正那是让我从此‘沦陷’电影世界的开端。”我清楚地记得,那时的电影是黑白的,村里用一些粮食,请来踏着自行车的放映师傅,用竹竿撑起大幕布,放什么大家就看什么电影,没得选择。《地道战》、《小兵张嘎》……儿时站在空地上、头顶星空看过的电影,我依然历历在目。

上世纪80年代末,我正在念初中,当时的电影院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影片《小花》、《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等都是我那个时候看过的电影,或学校安排,或和同学一起。回忆这些时,我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恍如昨日重现。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电视机、录像机开始走进百姓家,接下来是VCD、DVD等越来越多的休闲娱乐方式开始普及。露天电影更是愈发不受人待见。我1986年10月参加工作,“当时的电影院只有一个厅,没有空调,只有那种很大的通风扇。”当时在农村,引进的国外大片几乎没有,国产片产量不高,选择余地很小。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我与妻子的4年爱情长跑里,自然离不开电影的润色,从此电影院成了我们爱情的见证地。进入新世纪,如皋人看电影的选择越来越多。从胶片放映到数字放映,从2D到3D再到4D乃至巨幕,电影播放技术正随着时代发展突飞猛进,不断突破人们的想象力。

“现在有了手机、电脑、高档影院,却少了那份质朴和亲近。它必将成为我们一代人心里的难忘记忆!”从儿时的露天影场、胶片电影,到如今的大型影院、数字化电影,看电影的方式也在记录着社会的繁荣和进步。电影,用它特殊的方式见证着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

(张鹏)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如皋:光影记忆见证时代变迁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