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老年朋友要当心 买保健品送“扶贫基金”是骗局

  6月24日讯 非法购买客户信息,电话推销假冒伪劣保健品,再照着事先设置好的对话“剧本”,应对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22日,记者从启东警方获悉,当地警方刚刚捣毁一个销售伪劣保健品,并以办理“扶贫基金”为由的诈骗团伙,抓获嫌疑人7名,涉案金额200多万元。

  电视购物后接到“公司”电话

  今年67岁的顾老伯长期被高血压困扰,一直寻医问诊,希望自己病情能够好转。2014年8月,顾老伯在一档电视购物节目中,看到了一则关于接受治疗高血压等疾病的保健品广告。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拨打了电视下方的电话,从上海一家保健品公司订购了几盒保健品。几天后,顾老伯拿到了快递寄来的产品,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按时服用。然而,顾老伯在连续服用了一段时间后,依然不见自己的病情有任何起色,对此顾老伯早已习以为常,并未在意。

  去年10月,正当顾老伯快将此事忘却之时,突然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这家上海保健品公司的员工,在做客户反馈,询问顾老伯使用保健品后的疗效。由于对方能够准确说出顾老伯的信息,顾老伯并未其身份产生怀疑,气愤地表示服用后完全没有效果。

  说到这里,按照顾老伯以往的经验,对方可能会假意寒暄几句后,便挂断电话,而这次却并一反常态,对方在听过顾老伯的反馈信息,语气中便带着一种“愧疚”: “顾叔,实在抱歉啊!我们的产品对您竟然没有起到作用,我们这里又出了几款新产品,应该会对你的病情有疗效,为了表达歉意,我们将给你最大的优惠幅度!”

  购买保健品还送“扶贫基金”

  顾老伯脑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原来又是推销产品的。”正当顾老伯准备拒绝时,听到了对方的超低报价,仅有几百元,与往日少则上千元的价格相比确实十分优惠。这时,顾老伯转念一想,“这么便宜,试一下也无妨。”于是又订下了几盒。这次,顾老伯留了一个心眼,决定以“货到付款”的方式作结算。

  吃了几个疗程后,仍未见一丝疗效。顾老伯十分失望,决定不再购买时,又接到对方电话。这次,对方未问及产品的疗效,而是与顾老伯聊起了家常。其实,顾老伯家里并不富裕,这些年为了治病买药花费不少。在得知此事后,对方话锋一转,表示他们能够办理“扶贫基金”,只需支付一些手续费即可。一阵软磨硬泡后,原本将信将疑的顾老伯,又进入了对方的圈套,表示要继续购买产品。

  几天后,顾老伯支付了1000多元,从快递员手中拿到了新购的保健品,以及一张所谓的“扶贫基金”定向转账卡。

  非法购买客户信息实施诈骗

  就这样,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顾老伯先后数十次购买此种保健品,共花费3.6万余元。每次询问“扶贫基金”何时到账,对方总是以一年为期一次性补助为由,一拖再拖。顾老伯吃着所谓的“保健品”,非但病情不见好转,而且肠胃也出现不适,承诺的“扶贫基金”也从未到过账。今年5月中旬,顾老伯再次质问对方,而这次对方没有了以往的“谦卑”,言语间充满着不耐烦,更将顾老伯的电话一挂了之。顾老伯这才惊觉遇上了骗子,随即报警。

  接到报警后,启东市公安局立即抽调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全力侦破此案。专案组从“电话”、“快递”两条线分别着手调查,最终两条线同时指向一个地方——河南夏邑县。6月初,专案组成员赶赴河南夏邑县,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很快锁定嫌疑人所在位置。6月8日,警方成功抓获代某、马某、孟某、张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

  经查,嫌疑人马某原先在那家上海的保健品公司工作过,他通过以前的一位同事,购进了一份购买过该公司产品的客户物流信息,因此获取到了顾老伯的相关信息。几名嫌疑人各自分工,与受害人通话的过程中,会照着事先设置好的对话“剧本”,应对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目前,这7人因涉嫌诈骗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当中。本报记者彭军君

  本报通讯员 张巍伟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南通老年朋友要当心 买保健品送“扶贫基金”是骗局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