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智造”

  10月25日讯  仲跻和1978年入伍,退伍回乡后于1986年进入当时的海安县橡胶三厂(海迅集团前身)做供销员。当时橡胶厂只有十几个工人,每年产值几十万元,6个月后仲跻和成为厂长,开启了30年的创新之路。仲跻和用了30年时间,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将一家乡办小厂发展成为涉足电梯部件、铁路器材、金融服务、农业服务和生态能源的大型集团企业。如今海迅已发展为总资产20多亿元,员工千余人,分公司遍布北京、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等地的大型产业集团。30年来,他秉执工匠精神,趟出了一条向中国智造的转型之路。

  不断“否定”锐意创新

  关于创新,仲跻和说:“所谓转型升级,以及大家都在谈论的供给侧改革,其实就是不断地自我否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否定自己。只有不断自我否定,企业才会有创新。”

  在海迅的发展中,仲跻和首先主导的是制度的“自我否定”。1992年,在海安首推股份合作制改革,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不久,他通过股权流转收购政府股和社会法人股,成立真正的民营企业,在运行机制上完成了一次“否定”。

  海迅从做自行车配件、皮鞋底起家,到后来做三角带,做电梯配件;但在电梯配件销售很好时,发现市场容量小,于是转型生产铁路器材,之后进军纳米新材料、生态能源等领域,在市场和产品方面“否定”带给企业的是突破和前进。

  在管理上“否定”自己。伴随企业发展,仲跻和不断进入清华、北大、人大、复旦、南大,包括台湾的大学等知名学府进修,将学习融入日常的生活工作,带着企业的问题去学习,把学习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企业管理中。

  工匠精神精工智造

  仲跻和说:“太浮躁做不好制造业,制造业需要创新,但更要懂得守拙,海迅将一如既往地做制造业里实实在在、埋下头来做事的手艺人。”

  正因为当家人如此要求,工匠精神才流淌在每一个海迅人的血液里。他们专注于每一个生产环节,追求品质的完美和卓越。

  工匠精神也成为了促使供给侧改革成功的文化保证:海迅集团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5项、发明专利授权16项,其中几十项产品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优秀新产品、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江苏省重点新产品。仲跻和表示,未来,海迅将围绕打造“工匠海迅,科技海迅,产融海迅,生态海迅”多元化发展。

  德根深植儒商风采

  仲跻和涉猎广泛,个人藏书5000余册,和海安县图书馆合作,建立“海迅图书室”,提供各类图书3000多册供员工借阅。他还勤于写作,先后发表散文近200篇,出版散文集《梦已飞扬》、《男儿情怀》、《拈花一笑》、《无意留痕》、《随风起舞》及企业管理文集《职场答案》。他撰写的《基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体系建设》获江苏省“企业改革与管理”论文评比二等奖。他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还当选为海安县作协副主席、南通市作协副主席、江苏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等职。

  仲跻和在建厂之初就发动员工讨论提炼了企业精神——“家文化”。“家”文化成为了凝聚人心、走向市场的金钥匙。其宗旨是让员工看到“家”就想到责任,让客户看到“家”就感到温馨。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以“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智造”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