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回忆烟火中的温情,找寻家乡的年味

扬子晚报网2月3日讯(通讯员 顾高菲 记者 杨甜子)新年来临,年味变淡?那是因为你的味觉细胞还没有启动“回乡模式”!只有吃上家乡熟悉的食物,才会有过年的实感。那些久久萦绕的家乡味,才是“年”的最好代言。这个寒假,南财国贸院的学生们领回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找寻家乡的年味。腊肉、糍粑、鸡汤泡米,每一款都是十足的家乡味道。

灌香肠——封存在岁月中的香味

“做香肠是家里一年一度的一件大事,大街小巷很快都会弥漫起过年才会有的喜庆忙碌的气息。”来自南通的韩艺介绍。来自贵州的廖书航同学说,“香肠是西南地区过年必不可少的美味,与其他地方的香肠不同,家乡的香肠里会加上特质的辣椒,这样使香肠颜色更加鲜红的同时,也符合西南地区人民吃辣的饮食习惯。”

鸡汤泡炒米——新年伊始的暖意

“盛一碗浓浓的鸡汤,撒一把金黄的炒米,再配上被称作是‘元宝’的卤蛋,给人带来的不仅是胃的满足,更多的是人们内心的温暖。将此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就是我们安庆人的年味了。”包强同学这样描述家乡过年的味道。在安徽安庆,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煲上一罐浓郁喷香的鸡汤,备好炒至金黄色的炒米。在大年初一的早上,无论是去别人家拜年又或是等待着亲戚朋友们的拜年,都会吃上这道鸡汤泡炒米。

腊肉腌鱼—烟火中的温情

在湖南这边,腊肉腌鱼是过年必备的菜品。腊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烟熏烘烤(或日光下曝晒)的过程所成的加工品。因为大多都是在农历腊月(12月)腌制,故称腊肉。

马冬梅的奶奶透露了制作腊肉的小技巧:熏烤时,要把腌制好的肉挂在取暖做饭的火塘之上,将松果、茶壳、桔皮等放入火塘,这样熏烤出来的腊肉,就会带着茶果的香味。

说起腊肉,刘璐瑶同学回忆:“对于纯朴的湖南人来说,腌鱼腊肉,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而且是被保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永远也难以忘怀。一想到腌鱼腊肉,就是过年了。”

咸食、寸枣——寓意“时来运转”

高捷同学来自福建平潭,她的家乡有着一些独特的习俗:“大年三十吃咸米时”、“大年三十蒸‘岁饭’”、“大年初一吃线面”、“初四开假年糕”……而平潭的那些独特美食中更是深藏着浓浓的年味。“时来运转,俗称‘咸食’,是我们的特色小食,过年等传统节日我们不吃饺子汤圆,就吃它。它形状类似包子,呈半球状。时来运转的性质类似汤圆,皮是用地瓜和着地瓜粉做的,薄而柔韧。用蒸熟的番薯掺入薯粉,入臼舂成有弹性的粉团,包裹鱼肉虾三丁鲜馅,或以葱菜、肉丁、蟹肉、牡蛎等为馅,捏成荷包形或圆形,煮、蒸、炸皆宜。因”米食”与”时”同音,故又戏称为‘时来运转’。”

作为福建省传统的汉族小吃,寸枣也是平潭人过年必备的新年零食之一。高捷同学介绍,寸枣是用植物油、面粉、糯米粉,白砂糖制成的,有香、酥、脆、甜四大特点。小小的寸枣,外面裹着一层糖衣,看上去像一根根小“金条”,香香脆脆,咬起来“咔呲咔呲”响。

打糍粑、吃团子——童年的回忆

蒋媛同学说:“过年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新年将近时,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当地人的风俗,是过节必备的一道年味,小小团子承载着江南人的浓浓亲情。”

来着兴义的张启梅说:“过年的味道当然是各种吃,在我们这打年糕,打糍粑也是过年的一种必须的仪式感,我小时候就最喜欢打糍粑这天了,一家家打过来,小孩子就跟着吃新鲜糍粑,沾上白糖,特别香。”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新春走基层】回忆烟火中的温情,找寻家乡的年味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