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法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改革9年探索

    2005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2004-2008)》,首次规定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任务。

    2015年10月1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

    十年磨一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已一步步从法院系统的制度体系上升为国家治理的战略行动。

    作为较早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的基层法院,海安法院相关工作已走过了9个年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片区法官、诉调对接“212”网络、老干部调解志愿者等多项工作机制已经落地生根,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搭建平台 触角延至基层“神经末梢”

    说起今年春节期间片区法官协助化解的一起邻里纠纷,曲塘镇龙池村支书戴文林记忆犹新。

    刘大和刘二系前后紧邻,也是共一曾祖父的堂兄弟。本来相处和睦的两家因为刘大家新建的厕所是否超过界址产生冲突,村干部多次调解无果。今年春节期间,矛盾再次升级,刘二将厕所的后墙和屋顶捣坏,打碎了刘大家多块窗户玻璃,且纠缠中将刘大手臂扭伤,村干部和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事态发展。为尽快化解矛盾,戴文林拨通了片区法官储卫民的电话,寻求帮助。

    储卫民等三名法官随即来到了龙池村村委会。双方依然争执不下之际,储卫民组织大家前往现场实地勘察。刘大意识到所建厕所已向北越过两家自然形成的宅基地界址。经过再次组织双方协商,刘大主动承诺拆除厕所,刘二赔偿刘大损失700元,两兄弟握手言和。

    这只是海安法院片区法官工作的一个缩影。从2008年开始,海安法院着眼于矛盾的早处理、快化解,把全体法官与每个村居挂钩联系,坚持每月至少一次联系活动,每季度一次法制宣传,与村居主任、民调人员联手搞好法制宣传,及时处理一些突发纠纷和邻里琐事。片区法官作为海安法院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就近化解矛盾的一项工作举措,已持续9年并成为全院干警的一种习惯。

    2014年,海安法院又联合当地司法局、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共同出台诉调对接“212”网络工作方案,打造升级版片区法官制度。每个村居安排2名片区法官、1名民调主任、2名专职调解员,共同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将触角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仅2015年,该平台共受理各类纠纷4429件,化解4409件,其中非正常死亡纠纷58件。

    邀请外援 形成解决纠纷“社会合力”

    在海安法院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支队伍格外引人注目——由108位退休老干部组成的老干部调解志愿者。

    2011年8月,海安法院与县委老干部局联合行动,正式启动“老骥创新业,红心助和谐”老干部调解志愿者活动。经过申报、推荐、审查等程序,从各区(镇)、街道、村一线选聘108名老干部担任第一期调解志愿者。每年下半年,根据老干部的身体状况进行一次人员调整。

    充分利用老干部对乡情熟悉、人脉广泛、社会威望高的特点,海安法院将婚姻家庭、“三养”、继承等情理性较强的案件委托老干部志愿者先行调解;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对抗激烈、矛盾突出的案件,合理借力当地老干部调解力量,缓和气氛,增加调解空间;巡回审判时,邀请老干部参与,发挥其在当地的协调、通知和宣传作用,协助调解。

    闵树德是海安原西场镇中心初中的退休教师,是首批聘用的老干部志愿者。在一次闲聊中,闵树德得知某机械公司因为产品油漆味重影响周边群众生活进而引发矛盾的事情后,主动介入,说服企业更换了产品油漆。原来这家企业的老总曾是闵树德的学生,且十分敬重他。事后,该企业还给闵树德送来一副写有“和谐的使者,企业的帮手”的锦旗,周边群众也都纷纷向他表示感谢。

    “尽管老干部调解成功的案件数量只占很少一部分,但我们之所以坚持这项工作,除了借助于老干部的优势化解矛盾,此外还产生了一个附带效果,这些受聘用的老干部平时遇到一些纠纷时能主动亮明身份,积极参与协调。”海安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秦晓东如是说。

    引入资源 发挥多元化解“最大效应”

    在海安法院曲塘法庭,人民调解员王维祥成功调解的一件“祖传金戒指”的故事还让大家津津乐道。

    72年前,陆某奶奶将一枚祖传的黄金戒指续传给他,因其年幼,暂由母亲王某保管。7岁时,陆某父母离异。王某带走戒指并改嫁他人,生下徐某。2012年,王某因病去世,陆某向徐某提出要求返还戒指,但遭到了拒绝。徐某认为,母亲生前对戒指十分珍视,应当由自己保管。无奈之下,陆某向曲塘法庭提起诉讼。

    案件法律事实清楚,但如果直接判决的话,兄弟情谊就难以挽回了。思考再三,曲塘法庭庭长孙翠艳将案件交到了王维祥的手上。

    王维祥没有急于调解,而是找到双方亲友了解情况。谈话中,王某的妹妹和侄子说王某临终前曾打算把戒指还给陆家。知道了这个细节,王维祥才将陆某和徐某拉到一块调解。起初两人还是争执不下,当听说王某的遗言时,都不吭声了。 “你们都是妈妈所生,为一枚戒指打官司争吵,怎能让母亲安息?戒指虽重,情更重啊!”王维祥说着,将两兄弟的手拉到一起。第二天,徐某将戒指恭恭敬敬地交给了哥哥。

    海安法院6家基层法庭目前共有12名驻庭人民调解员。法庭设有专门的人民调解员工作室,人民调解员与法庭人员同步作息,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管理。进入法庭立案的民事案件,由人民法庭庭长先行“诊断”,适合调解的由驻庭人民调解员先行调解。

    除了驻庭人民调解员,海安法院邀请保险行业协会、妇联派员进驻诉讼服务中心,参与家事和保险纠纷的调解、咨询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元化解的积极效应。

    2016年3月,江苏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许前飞到海安法院专题调研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对该院9年来的积极探索给予充分肯定。

    “尽管海安法院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但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还有不少差距。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将找准法院定位,继续探索符合审判规律、便民利民的矛盾化解方式,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海安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平如是说。(吉纯)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海安法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改革9年探索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