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通知书夹带银行卡惹争议 隐私保护刻不容缓

20170801102240344

大多数人对以下几种情况一定不陌生:刚买完房,手机会接到多家开发商、中介机构的电话或短信;孩子刚出生,推销婴幼儿产品的广告纷至沓来;车险一到期,各大熟知你信息的保险机构就开始“轮番关怀”……如今,高考考生信息泄露更是司空见惯。

       随着高招录取工作结束,不少同学已经收到了来自高校的录取“大礼包”,厚厚的一袋里,除了录取通知书、报到必要信息和材料外,还夹带有一张银行卡,部分学校还配有电话卡。这一现象引起了大家的争议。

       在这些录取“大礼包”中,一般和银行卡同时送到的还有一张银行卡使用说明,要求同学们到银行办理卡片激活、修改初始密码并至少往卡里存10元钱等,也有学校明确告知新生,要在规定日期前将学费存入银行卡,学校将自动从卡上扣缴学费。

“不是早有规定录取通知书里不让夹带这些东西了吗?”收到通知书后,一些同学提出了疑问。

其实早在20116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印发了《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其中就明确提出“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寄移动电话用户身份识别卡(SIMUIM卡等)、业务宣传资料等。”规定出台后,电话卡已经不多见,但对于是否不准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带银行卡,目前没有明确规定。

       “学校帮我们办了卡就能直接用,交学费什么的也方便,我觉得挺好,只是卡上有我的名字让我觉得有点不安全”,一名学生表示。

       但也有今年的大学新生不赞成这么做,“我听学姐说学校发的卡有时候会扣错钱,我怕学校不吭声划我的钱,还是想开学了自己办一张。”

而对于个人信息泄露,不少受访学生都表现得并不在意,“我们个人信息早就被泄露的底朝天了,不差这一次。”

而根据相关规定,办理银行卡需要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等证件,还需要客户本人同意才能办理,学校和银行怎么在没有这些材料的情况下为学生大批次办卡呢?

       学校代办银行卡之所以引起争议,主要就是因为存在学生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可能。许多学校在为学生办卡的过程中,确实存在未经学生同意将身份证等信息泄露给银行的行为。

这种信息泄露的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据了解,未经许可泄露个人身份信息构成了民事侵权,这个“民事侵权”是指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被侵犯。

       但是如果要追究法律责任,除了有侵权行为之外,还要有因果关系造成法律后果。即:学生的信息被泄露后有人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了违法的行为,就可以依法追究学校和银行的责任,但没有后果只有侵权行为,还无法达到追究法律责任的标准。这也是近年来信息泄露频发但治理难的一个原因。

       表面上看,高校随同录取通知书一同邮寄银行卡,是为了方便学生和家长缴费。然而,方便学生和家长缴费,并非只有指定银行卡一种方式,在支付多元化的当下,运用支付宝、电子银行向指定的缴费账户支付,同样很便利。更何况,在未经学生同意的情况下,替学生开户本身就有侵犯个人隐私,干涉他人消费自由的嫌疑,即便动机充满善意,采取非法的手段也是不可取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提供缴费方便,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更值得追问的是,银行和客户建立银行卡服务合同关系也是民事法律关系,需要本人和银行签订,高校不能直接代替民事主体代办,而在民事主体明显缺位的情况下,有着严格办卡规定的银行又是如何给予高校这种越权的便利,高校与银行这种超越法律界线的合作,是否存在某种内在利益的契合?

       事实上,这些年不管是高校,还是中小学,指定学生银行开户、指定学生使用通讯设备与服务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屡被诟病。高校学生数量大、稳定性强,历来都被银行、通信运营商视为最重要的潜在客户群体。每年开学前,各家银行、运营商都会向高校发动强烈“攻势”,争抢新生市场。

       不难看出,高校违法替学生开户并非强制消费这么简单,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运用了对学生管理权力的影响力,为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张目。毫无疑问,这种建立在非法手段上的竞争,属于不正当竞争,而基于这种竞争之上的合作,又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呢?至少不能排除其中的可能性。

高校替学生办卡不单纯是高校权力越位的问题,还关乎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高校的越权之举客观上介入了商业机构对校园市场的争夺,进而助长了不正当竞争。为此,高校不仅要切实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恪守权力的边界,更要厘清权力与市场的界线,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则,远离不当利益的侵扰。

       然而,徒有禁令不足以自行。早在2011年,国家工信部印发通知,规定校园不能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寄移动电话用户身份识别卡、业务宣传资料等,但不少高校仍明知故犯,这本身值得反思。高校类似的强制消费,客观来说是市场不正当竞争产生的普遍性侵权。要想从根本上防止类似乱象的发生,更需要把市场的竞争行为关进法治的牢笼,划出竞争行为的红线。

       2016年信息泄露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2016129日,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函通报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存在内控缺陷,要求进行整改。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出,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客户信息真实性管理、银邮渠道业务管理、团险业务管理、公司治理、财务基础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及内控缺陷。

       同年1014日,湖南一银行支行行长出售自己的查询账号给中间商,再由中间商将账号卖给有银行关系的“出单渠道”团伙,由另外一家银行的员工进入内网系统,大肆窃取个人信息贩卖获利。最后绵阳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破获此案,抓获了包括银行管理层在内的犯罪团伙骨干分子15人、查获公民银行个人信息257万条、涉案资金230万元,成功打掉了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的这一黑色产业链。

       在移动互联时代,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在社交平台上,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专家指出,在朋友圈晒火车票、登机牌、护照、车牌、老人或小孩照片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

       此外,快递单、机票、车票、甚至购物小票等也都包含了个人信息。网警提醒,对于这些已经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妥善处理。在处置不用的旧手机时,也一定要确保个人信息被完全清除。

       诸如公共WiFi、公共手机充电桩这样的公共设备,要谨慎使用。若要使用无线WIFI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最好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信息、手机短信中附带的不明链接,尽量不要点击,否则极易误入钓鱼网站。更不要在陌生网站随意填写个人资料,造成个人隐私泄露。(汤梦秋)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录取通知书夹带银行卡惹争议 隐私保护刻不容缓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