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物化教师节

wKgSE1ItYb2AASN1AADgsEoVluc84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当初设立教师节的初衷是为了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地位,但近些年来,原本是向教师们致敬的教师节,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悄然变味。

       教师节来了,孩子们乐了,家长们却愁了,那是因为不知道今年又要让孩子为老师准备什么礼物,既考虑是否所有老师都准备一份,又担心因“厚此薄彼”而让孩子得不到老师更多的重视。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师这一职业也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越来越多的尊重,这本应是件好事。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老师表达一份敬意,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但是,如果把表达敬意的方式用纯物质化来代替,甚至夹杂着个人为孩子谋求“特殊照顾”的想法,那么家长的此种做法无异于包工头向政府官员行贿以获得某个工程的承包权。如果老师把家长的过度热情当作是一种理所应当,那么这种想法是对教师这个光荣职业的污辱。

       师生关系既是一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又是一种感恩与被感恩的关系,所以才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这种正常的师生关系是纯洁的、健康的,如果过度物质化,那么就有可能把这种关系世俗化,从而演变成销售者与消费者的功利关系。我们需知道,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家长,今天的学生明天也有可能成为老师,那么从小目睹这种物质化的表达,影响的不仅是今天的校园风气,也将影响着明天的社会风气。

       换言之,无论是实物礼品,还是无形礼物,必须送一样,这对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恐怕也会造成干扰。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教会孩子的是:通过送礼跟老师拉关系,能得到更多,更容易评上三好生、推优等。说到底,教师节送的不是“礼”而是一颗“功利的心”。

       教师节是教师的节日,还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节日。在这个神圣的节日里,我们不能将节日物质化,认为送老师礼物就是尊重,这背离了节日设立的初衷。其实,每个学生能对着老师道一声“老师,我爱您!”,说出心中的爱,每个家长能对着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这才是对老师最好的尊重。

       教师节礼物也遭遇了舆论的炙烤。一些家长和社会人士认为,这样物质化的送礼做法是不合适的。学生爱不爱老师,不是取决于学生,老师是良师益友,自然就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在目前社会风气下,为了拉近关系,教师节送礼成为家长与老师间心照不宣的惯例,不送礼可能意味着孩子在学校遇到不受照顾的潜在威胁,不少家长都会“意思意思”,教师节送礼越来越物化、越来越功利已广受社会诟病。

       究竟是什么让原本朴素的想法变得这样物质化与复杂化?让孩子单纯的心灵因为一份“心意”而蒙上了阴影?

       其实,于老师而言,教书有方,育人得法,这是职业的基本要求所在,他们的劳动得到法律规定的应有报酬,本就无所谓在节日里还要有别人送“心意”的说法。事实上,绝大部分老师也正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一位老师这么说:“每次过节都有不少家长提着大包小包来我家,然后对我提出一些‘关照’小孩的要求,比如调好座位、当班干部等。其实,家长的想法我都懂,我也会尽最大努力让班上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昂贵的礼品就不需要了,我更希望家长平时能更关心孩子的成长,多和老师沟通。”另外,于教育而言,孩子或者家长给老师送份“心意”,主要目的应是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如果那份“心意”里充满了太多的功利与物欲,恐怕这个引导教育的效果会适得其反。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轻情意重”的民间交往规则,更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社会习惯。因此,不能把这个节日里的送心意异化成要求送“心意”、攀比送“心意”,甚至演化成了人人憎恨而又不得不据其行事的一条社会潜规则。我们不应忽视,近些年来,师生矛盾似乎有了看涨之势。这背后的原因,固然是复杂的,但师生关系的淡化与冷漠,同近些年来兴起且越来越复杂化的给老师送“心意”,是不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甚至是极为有力的幕后推手之一呢?这,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无论家长还是老师,让教师节里的“心意”真诚一点、纯粹一点,会更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师节是一个感谢老师一年来教导的节日,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不同国家的教师节时间不同。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做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教师理应受到尊重,这种尊重不是仅仅从学生及家庭获得,而应是全社会。笔者认为,对老师的尊重,不是在教师节这天给老师送了什么礼物,而是当老师不再担任学生的老师时,学生和家长对老师还保留多少敬意,更是当老师光荣退休之后,这个社会还能为老师做点什么。我们既不希望看到类似黑龙江省依兰县高中女班主任冯超群索礼的“闹剧”,也不希望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开除生病教师的“先例”会成为老师们的将来。当子贡尊师、程门立雪的美谈能家喻户晓、人人仿效时,那才是设立教师节的最大意义。

       教师节,应从形式回归内涵。这样一个日子的形式纪念,应该内化为审视和追求教育公平进步的制度力量。(汤梦秋)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莫要物化教师节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