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水论坛】如皋:勇当苏中全面小康领头雁

市情研究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宗爱君

“十二五”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我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对照《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2013年修订,试行)》,2014年我市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为89.2%,即综合得分为89.2分,较上年提高0.8分,达标指标21个,居苏中县(市)第一。预计2015年综合实现程度为92%,综合得分92分,较2014年提高2.8分。36个监测指标中有30个指标实现程度达80%以上,占指标总数的83.3%,其中有22个指标实现程度大于或等于100%,占指标总数的61.1%。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推进举措

一、强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组织架构。建立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领导小组,协调和推进全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工作。各相关部门和镇(区)成立相应工作机构,主要领导挂帅,明确分管领导和职能科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组织架构高效运行。

二、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责任。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到镇(区),明确时间要求、明确推进措施、明确考核责任,确保各项指标落到实处。

三、细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统计。建立健全小康指标监测工作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监测考评制度保障全面小康进程的监测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监测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对监测统计工作进行计划部署和协调推进,通报、交流指标完成情况,及时掌握序时进度,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四、力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员参与。围绕“老百姓认知、认可”的要求,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贯穿于整个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调动小康建设主体的积极性,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实实在在的成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和满意率。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主要成果

一、综合经济实力再上台阶。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达812.46亿元,人均GDP达到58317元(2010年不变价),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2.6%;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10亿元,连续多年居全省县(市)第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和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分别前移至26位、27位。

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9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3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9.3%;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1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4%;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重心向穿、用、时尚消费等方向转移,恩格尔系数为31.0%。

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2015年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2.98平方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建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现代教育发展水平达8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2人。

四、民生保障体系全面改善。社会保障范围继续扩大,居民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面均达96%以上;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形成“基本保障、大病补助、民政救助、慈善捐助、社会帮扶”五道医疗保障线;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35家,总床位数7657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1.8张。

五、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大。城市规模和功能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率达55.27%;镇村规划建设水平持续提高,白蒲镇成为“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镇,顾庄社区、朱家桥村分别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村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新增省“三星级康居村庄”11个。

六、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加强生态保护,推进节能减排,2015年万元产值能耗0.0667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0.3%;依法关闭污染企业132家,城镇污水达标处理率86.5%;建成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和苏中苏北首家节水型城市,林木覆盖率、城镇绿化覆盖率分别为24.8%、34.5%,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有70%。

七、法治县市建设成效显著。平安如皋、法治如皋、和谐如皋建设持续深化,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和公共安全感分别为94%、96%,连续八年获评全省平安县(市、区),2015年被表彰为全国法治县(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难点与对策思考

对照指标体系,36个监测指标中我市目前还有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人口达标比例、城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等15个指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围绕2017年全面达小康的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聚焦重点,强攻难点,着力补齐短板,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水平和层次。

一、着力促进经济提速扩量。所有小康指标的实现都建立在较为发达的物质基础之上。我市人均GDP指标的滞后,除了人口基数较大外,还有就是经济总量不够。必须以经济转型升级为契机,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外贸的支撑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积极主动抓实项目建设,优化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推动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二、着力加快提高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小康的核心指标,也是百姓认可的关键。要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为中心,不断激发创业创新市场活力,坚持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协调,加快中等收入群体达小康的步伐,在保持全体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不断缩小低收入群体与全面小康目标之间的差距。

三、着力加快发展城市公交。2015年底我市城市公交总量318辆,城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为9.4标台,实现程度与小康目标值还有差距。必须加快推进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做好城乡公交线路规划,增加公共交通车辆投入,提高城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和镇村公共交通开通率。

四、着力巩固提高生态环境。根据水功能区划,我市地表水水质分别执行Ⅲ类(如饮用水源、如海河等)、Ⅳ类(如如泰河如城段等)和Ⅴ类(如内外城河等),而全面小康监测指标按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进行评价,且要大于60%,标准比较高。要继续加强部门联动,强化河道整治和管护,加大排污监管力度,切实做好饮水水源保护工作,创造良好的大气水文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综合质量。(作者系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案例分析

城乡基本医保映照如皋幸福因子

高 佳

医疗保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十二五”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市委“两增加、两提升”的要求,聚焦群众关心的城乡医疗保险问题,努力实现医保全覆盖、稳步推进便民服务新举措、巩固提升“五道”医疗保障线,切实提升群众福祉。

一是努力实现医保全覆盖。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别起步于2001、2007、2004年,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制度覆盖了城镇所有劳动者,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失业人员等;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覆盖了城镇老年居民、城镇非从业居民、被征地农民、在校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等。加上新农合覆盖的农村居民,我市城乡基本医保已经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老百姓的基本医疗得到有效保障。对照我省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指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目标值为97%,权重1.6,2014年我市已实现97.2%,预计2015年实现值为97.3%,实现程度为100.3%,得分1.6。

二是稳步推进便民新举措。我市合管办积极实行市外特约医疗机构联网即时结报;市医保处优化医保零星报销业务流程,实行即时结报与非即时结报相结合、以非现金支付方式为主的结报制度,不断夯实“YB1+1”服务品牌,“YB”是医保的简称,第一个“1”是指一套完善的医保政策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参保人员尤其是大病重症患者的个人医疗负担,让他们不因病致贫、返贫。第二个“1”是指一片爱心,通过电话联络、走访慰问、志愿服务等形式建立沟通联络常态机制,使重症患者感受家人般的关怀。

三是巩固提升“五道”保障线。减轻百姓的看病负担,我市创建了基本保障、大病补助、民政救助、慈善捐款、社会帮扶 “五道” 医疗保障线。基本保障:建立一整套医疗保障制度,降低个人支付比例,实现职工、居民、农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大病补助:完善大病二次补助机制,住院报销达70%;民政救助:实行民政大病救助,拨付专项经费支持困难家庭;慈善捐款:每年慈善会“一日捐”中的10%、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的10%,总工会工会费中的5%,都用于医疗救助;社会帮扶:通过市四套领导班子每人帮扶3户、科级领导干部帮扶2户、其他机关公务人员帮扶1户的“万人帮扶行动”,与困难户建立联系实施帮扶。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我市将进一步在发展中坚持共享,在共享中创造幸福,不断提高保障水平、调整支付方式、优化服务举措,实现145万如皋人民病有所医,使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更公平合理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强富美高”新如皋目标稳步前进。(作者系市党校教师)

一线传真

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

柳开军

如皋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人民群众开展文体活动、享受文体服务的基本阵地,是体现一个地区生活水准、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是指按照本地区常住人口计算的每人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面积。该指标反映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水平,2015年我市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为2.98平方米,大幅领先省2.3平方米的目标值,提前达到小康社会建设标准。

近年来,我市加大财政投入,在中心城区新建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红十四军纪念馆、文化馆等标志性文化体育设施,基本形成了“15分钟”城市文化圈。2014年我市跻身“全国文化先进县市”行列,市图书馆成为全国全民阅读先进集体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九华镇、丁堰镇新型文体中心建成使用,全市265个村(社区)文化室达到了新标准,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步形成。

公共体育设施方面,配套设施齐全的如皋市全民健身中心以及占地350亩的市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建成开放,新建龙游河、龙游湖体育公园健身工程,形成了城市社区“十分钟体育健身圈”。规划建设12个镇级新型文体中心和10个镇级体育公园,推动124个村(社区)健身工程达到了新标准。以市奥体中心为龙头、以镇(街道)文体中心为重点、以村(社区)体育设施为基础的现代体育设施体系初步形成。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围绕“两增加、两提升”的要求和文化强市目标,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推进一批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重点推进李昌钰刑侦技术博物馆新馆、胶片电影博物馆建设;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覆盖城乡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2020年我市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24平方米。将进一步健全现代体育设施体系,新建南通市足球训练基地和全国青少年训练基地,城北街道和长江镇建设可承办省级赛事的标准场馆2个以上,各镇新型文体中心和体育公园全面建设到位开放。力争到2020年我市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2.8平方米以上,体育现代化水平始终保持苏中、苏北领头羊地位。(作者系市委党校教师)

实践一得

长效管护打造美好家园

徐 海

整治一新的河道

自全省开展“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以来,我市不断创新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工作推进机制,创建星级康居乡村,提升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全市332个村(社区)全面完成了村庄环境整治任务,达到“环境整洁村”和一星级“康居乡村”以上标准,通过省全域验收;获104个二星级“康居乡村”称号,26个三星级“康居乡村”称号,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工作2011年至今连续5年在南通市年度考核中名列第一。

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考核细则,市、镇、村三级整体联动、协同推进,建立健全“村日巡查、镇周巡查、市旬巡查”的工作机制。市长效办每月对14个镇(区、街道)332个村居暗访、巡查、考核,月度行程达5000公里,月拍摄图片600余张。各镇(区、街道)按要求配齐专职管护人员1692人,加强管护人员工作管理与考核,明确工作要求,规范工作流程,确保管护工作安全高效。

高点定位,精心组织,提高管护质量。2015年以来,我市在强化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持续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的同时,全面启动和打造农村环境“七位一体”长效管理“升级版”,全市农村环境管护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河道管护成效明显,全市各级河道水花生基本绝迹,成片水浮萍基本控制;垃圾无害化处置量质提升,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置量从2010年的5万吨上升到2015年的25.12万吨,年均增长率达26%;农路、绿化管护再上台阶;秸秆禁烧禁抛力度加大;畜禽粪便直排有效遏制;农民违章建房及时发现并制止。

创新举措,市场运作,推动管护升级。积极推进可通航河道保洁机械化。为实现河道的整洁畅通,我市全面实行一二级河道机械化保洁,保洁长度达448.19千米,配备专职巡查艇1艘、大型全自动保洁船6条、小型半自动保洁船15条、8吨自卸式随车吊两辆、督查皮卡一辆、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一套及各种规格的拦截网具。

着力推进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市场化。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工作面广量大,实行市场化运作、职业化管理是必然选择,市长效办强化宣传与引导,迅速组织推进全镇域“七位一体”市场化外包,目前,城北街道、白蒲镇已成功实行长效管护市场化外包,且管护效果明显;石庄、江安、东陈等镇也积极探索服务外包新路径,正在全面调查摸底,将尽快实现市场化运作。

有序推进河道清障,实现水质优质化。自2014年9月份以来,我市明确责任,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坚持拆坝建桥少建涵,全力开展“拆坝建桥(涵)”工作,2015年超额完成南通下达760座的三年任务数,从2016年起,继续以最终实现拆坝建桥的升级版——“拆涵建桥”为目标,细化调查摸底工作,并制定逐年“拆坝建桥、拆涵建桥”实施方案,通过“拆坝建桥(涵)”工作,改善水系环境,不断提升地表水质。(作者系市水务局局长)

热词解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达标标准 原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县级指标体系始于2003年,由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组成,我市在2010年有24个指标达标。2013年,省委、省政府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关于丰富提升“两个率先”目标内涵的新要求,制定了《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2013年修订,试行)》,新体系由五大类22项36个指标组成,并增加了部分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反映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是紧密衔接又水平递升的两个阶段。

修订后的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标标准概括为“789”:即同时满足综合评分90分以上、单个指标实现程度80%以上、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满意度70%以上三个条件。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雉水论坛】如皋:勇当苏中全面小康领头雁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