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起就年年捐款的女孩

新如皋报讯    “白天孩子要上学,只有等到下午放学才有时间。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6月19日下午五点45分左右,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在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陪同下赶到如皋市慈善会捐款,一进门老者就打招呼。

“不好意思的应该是我们,我们应该谢谢你们!”一老一小年年都来慈善会捐款,慈善会的老吴和会计小杨早就认识他俩了。老大爷名叫潘建华,如皋市民政局退休干部。小女孩是他的孙女,名叫潘瑾奇,如师附小六年级(4)班学生。

“潘瑾奇,你每年捐款一次,今年2月你不是已经捐款320元了,怎么又来捐款?” 会计小杨不解地问。

“那是支持抗‘疫’的,我每年是定在5月16日捐款,今年捐款因为特殊情况推迟了。”小瑾奇的回答有条不紊。

“哦,那你这次捐多少?”

“再捐两百元。”等小杨开票办完手续后,小姑娘连忙与我们打招呼,说是要回家做作业,拉起她爷爷就走了。

其实,这位小姑娘捐款不是一两次了。她从出生那年起就每年给慈善会捐款一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潘瑾奇出生在一个不平凡的年代。2008年4月25日她出生10多天后,震惊国内外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随后,举国上下、国际国内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发起了一场史无前例、声势浩大的救援汶川灾区的行动。一桩桩、一件件感人肺腑的慈善义举深深打动了潘瑾奇的一家人,他们感慨万分:“人世间还是好人多啊!小孩子出生在这样的年代太幸运了,一定要把她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于是,全家人商定,从她出生的这一年起就帮助她年年捐款,等她懂事了告诉她为什么,并且让她自己捐。于是,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四天,即5月16日,父亲潘苏鑫就专程来到如皋市慈善会,为女儿捐款100元。此后,每年5月16日,不是父亲潘苏鑫帮助女儿捐款,就是爷爷潘建华帮助孙女捐款。从上小学二、三年级起,渐渐懂事的潘瑾奇就在父亲或爷爷的陪同下来到市慈善会捐款,捐款多少也由她自己定。每年捐款 100元、160元、200元、300不等,至今,13岁的潘瑾奇已连续向市慈善会捐款14次。

在父母亲、爷爷奶奶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下,潘瑾奇渐渐明白了做人要有爱心的道理。从读小学开始,每次回老家农村看望年迈的奶奶,她总要给奶奶几百元零花钱。走在大街上遇到有困难的残疾人,她常常产生怜悯之情,总是主动给上两三元或四五元钱不等,说是帮一下他们。有一年盛夏,她的爷爷故意问她:

“今天天热,我们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比较好?”

“慰问环卫工人。”

“你不嫌他们脏吗?”

“不嫌!没有他们,哪有我们的卫生城市?” 小孙女随口回答。于是,爷孙俩商议后买了矿泉水、面包等20多份慰问品,来到大街上,孙女潘瑾奇见到环卫工人就会主动迎上去,热情地叫一声“叔叔”或“阿姨”,然后给他们每人送上一份慰问品,环卫工人见她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爱心,连声说:“好孩子、好孩子!谢谢你!”

近几年来,每逢节假日,潘瑾奇都会开动脑筋,做点“有意义”的事,去帮助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文:吴光明  责任编辑:倪萍)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从出生起就年年捐款的女孩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