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如耆老“白蒲事件” 请愿录(上)

《江海导报》上的相关报道

如皋近代教育先驱者 沙士度(1880-1962)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停战协定》。不料国民党悍然毁约,猛攻苏中红区,于1946年1月15日强占白蒲。事件发生后,虽然美方出面斡旋,但是谈判未果,其间又引起“徐浩泉血案”“南通惨案”,最终点燃了“苏中七战七捷”的导火线。“白蒲事件”的历史地位,不言而喻。2018年春夏,笔者陆续从书网书摊上淘得一批《江海导报》。此报发行地就是苏皖一分区首府地如皋,于是连载了“白蒲事件”的最新动向。其中涉及通如耆老的请愿旧闻,不仅鲜为人知,而且相关史料笔误甚多,不妨简述如下,以飨读者。

国民党军队侵犯白蒲后,屡屡作恶,当地群众生活苦不堪言。有一家上有古稀老母,下有三位小孩,老婆惨遭国军枪杀,家中多日断粮。另有赵家儿子被新坝国军和朱开聪伪军杀害;曹老板的儿子被抓,女儿被奸。还有一位先生,妻子、侄女也全遭杀害,以致他大爆粗口,痛彻国军。邓家井、凌家土地庙一带,烧毁两个村庄。郑老爹家中的年货:50斤猪肉、30斤豆油、5斤猪油、7斗小麦面,洗劫一空。袁宏生全家老少齐声痛哭:8间房子、2辆水车、29担杂粮、11只猪,悉数毁于兵燹。民主如皋县政府及时发动如城慈善团体、工联、店协、商联等组织,募集到2600斤大米,由县政府俞秘书带队,冒雨将救灾物资送往灾区。灾民们有着同一个心愿:希望新四军重驻白蒲,国军撤出,维护和平。

与共产党一样,如城民主人士也非常明理。据《老百姓要活命!要和平!如城四耆绅专车赴通,要求国民党忠实执行停战令》(《江海导报》),国军计划由白蒲北上进攻如城,如皋人民莫不惊诧万分。为了维护群众的民主生活,如城20余位社会耆绅于16日发动集会,与会人士踊跃签名,呼吁和平。新四军和民主如皋政府闻讯后,完全接受人民请愿,再次重申共产党、新四军维护和平的意志,绝不更改。当天下午3点(《中共如皋地方史》误为15日),四位如城耆绅代表沙士度、祝荫中、江序山、潘逸尘,乘坐专车赴通请愿。有关此事,《为桑梓办教育卓有成效的沙士度》(《如皋文史》第1辑)记为1946年初夏,沙士度等人赴通请愿,另外两名代表中途变节;《忆一九四六年我父亲完成的特殊使命》(2006年8月27日《南通日报》)又记,沙士度由四女儿陪同,乘坐独轮车前往通城,其余三位代表后来出尔反尔。而据《赴通呼吁和平未果 四位耆绅遄返如城》(1946年1月27日《江海导报》):16日午后四位耆老启程抵达南马塘过夜,次日搭汽车于晚上到达通城。想去会晤陈军长,因为人生地不熟,未能如愿以偿。经过斡旋,直到18日午后,四位耆老才将如皋130多位签名请愿书交给国民党南通专员徐谟嘉,转告如皋人民坚决反对内战。徐谟嘉简单答复,他们已经接到委员长命令,暂停进军,今后如何,等待上级命令。他本人就可以代表陈军长,劝奉四老无须去见军长。随后,代表决定返如。20日下午,如皋商联会在如城人民剧场召开耆老回如欢迎大会。沙老叙述在通过程,坦白此行无果,甚觉感愧。江序山也感慨无限地说道:“在我们没到达南通以前,那里已有一种流言称我们是‘和平使者’,也曾引起那里某些人士的猜忌,他们或许当我们是探军情去的,或是疑惑我们替新四军游说,作缓兵之计,言之颇为令人痛心,目前虽暂时没有炮声,这并不是我们的功劳,更谈不上呼吁的力量。记得奉直之战,通邑张季直先生三电呼吁,亦是无效;新四军东进时,省耆韩国钧先生曾积极奔走调停,呼吁团结和平,结果亦付诸东流,毫无成果……我们声望地位还不如张韩一公呢!”从上述讲话看,江序山虽然气馁,坦言不比张韩,但并未倒戈支持国民党,当然沙老自始至终站在人民一边。

如城人民剧场旧址,欢迎四老回如会议在此召开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通如耆老“白蒲事件” 请愿录(上)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