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在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创新转型 聚焦富民 努力走在南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列

——在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12月30日)

陈晓东

市委书记陈晓东作工作报告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南通、如皋市党代会和省委、南通市委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16年,研究部署2017年,动员全市上下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创新转型,加快富民进程,努力走在南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列。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2016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强富美高”魅力如皋建设,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抓转型提质效,经济运行稳中趋好。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1%,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23位,比去年前进3位。实体经济得到强化。始终突出项目“第一抓手”,持续加大有效投入,创新推进项目“一周一会办”工作机制,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6个,总投资85亿元。完成规模工业投入327亿元、增长12.5%,实现固定资产抵扣税3.4亿元、增长31.8%。预计完成增值税33亿元、增长22.6%,完成工业应税销售940亿元、增长10.8%。预计净增规模工业企业36家,主导产业实现应税销售532.1亿元、增长16.3%。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预计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7:48:45,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不含房地产)750亿元、增长53%,总量、增速、增量均居南通五县(市)第一。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预计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2%,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1.6、1.3个百分点。致力推进产业集聚化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被认定为示范型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如皋港现代综合物流园被认定为首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经济示范城市”项目落户我市。注重人才引进培养,全年新引进国家级人才10名,新入选省“双创”人才6名,均创历史新高。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产销体系建设、农产品出口、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等工作保持南通领先,获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市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市,农业农村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开发开放继续深化。四大主功能区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发挥,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优势持续放大,四大贸易平台完成交易总额326亿元,上海、广州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运行,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和6万标箱。全年预计实现到账外资3.2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10家,实现外包执行额18亿元,外经营业额、境外投资额分别达3.56、1.29亿美元。

(二)谋改革求突破,发展动能加速形成。自觉增强全面深化改革责任担当,承接的6项国家级和8项省级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改革红利得到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运用市场、行政、法治等手段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彻底整治“地条钢”,房地产去库存周期降至18个月。指挥部工作有序推进。创新成立了如皋港深度开发、高铁新城建设、城市水系建设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渤商所长江国际交易中心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软件园开发建设“六大指挥部”,通过明确工作定位,创新工作机制,找准工作着力点,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全面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如皋模式得到了中央、省有关部门的认可和推广。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推进。获批省级以上PPP项目11个,撬动社会资本67亿元。鼓励企业直接融资,新增主板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上市(挂牌)企业实现股权融资16.9亿元。

(三)重协调优生态,城乡建设步伐加快。积极探索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径,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彰显特色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品位稳步提升。中心城市完成投入7亿元,城市功能配套不断完善,成功跻身省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顺利通过考评。交通转型升级加快。宁启复线动车开通,争取设立高铁南站进展显著,通皋大道正式立项,355省道东段竣工,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治理深入推进,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4.3%,新增绿化面积56万平方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全省领先,国家生态镇实现全覆盖,建成国家生态市,入选南通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城乡环境不断改善。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提档升级,“七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南通领先,建成国家级生态村1个,新增省级水美乡镇1个、传统村落2个、美丽乡村4个。

(四)强保障惠民生,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坚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民生支出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占比达到81.8%。城乡居民增收加快。积极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9%,增幅分居南通第二、第一,我市被评为省创业型示范城市。大力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完成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工作。公共服务得到提升。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获评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高考本二上线率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北外附属龙游湖外国语学校开工建设;医疗、养老产业发展态势迅猛,医养融合、公建民营等创新模式赢得市场认可;市档案馆创成南通首家省4A级数字档案馆。社会保障日益增强。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保、医保覆盖面不断拓宽,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民间文艺百花齐放,多项国际性赛事在我市成功举办,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

(五)善治理促和谐,发展环境更趋优化。着力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法治如皋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持续加强,执法、司法公信力日益提高,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6%,持续保持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区)称号。平安如皋持续推进。公众安全感持续提升,连续九年获省平安县(市、区)称号;信访联席会商机制和信访维稳三级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实现了重大活动期间群众进京、去省“零”登记。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落实,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民主政治扎实推进。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新一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选举工作顺利完成。积极支持人大依法履职,注重发挥政协参政议政作用,在重大决策上广泛听取人大、政协的意见,在工作推动中注重发挥工青妇等群团桥梁纽带作用,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扎实开展,统战、老干部工作等取得新成效,全市上下形成了团结协作、和衷共济的良好发展局面。

(六)转作风强队伍,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把管党治党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坚持真抓真管、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常委同志带头学习研讨、带头讲党课、带头走基层。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始终突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成功召开市党代会,顺利完成市镇村集中换届。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全面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化提升年”活动,村(社区)干部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十项规定,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473件。

一年来,市委常委会着眼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以市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为契机,注重发挥集体智慧,注重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前瞻性谋划,注重探索既抓住发展机遇、增创发展优势,又兼顾当前发展、实现平稳运行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强化求真务实的鲜明导向,明确责任担当的工作要求,营造开拓创新的浓厚氛围,推动全市上下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形成了争当苏中新一轮发展排头兵的强大合力。同时,市委常委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按规则议事决策,开展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4次。各位常委同志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在模范遵守党章、贯彻上级要求、带头廉洁自律、改进工作作风方面做出了表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集聚度还不够高,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还需加快,新招引、新开工的重大项目不多,创新型、旗舰型项目偏少;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刚性支出持续增大,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百姓富裕程度、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矛盾化解等方面与群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需要进一步强化,“四风”和腐败问题仍有发生,少数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不够,庸政懒政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一思想行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保持好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

二、2017年工作目标思路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工作中,要着眼大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要抓好开局,落实好省、南通和我市党代会精神。总体要求是,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六大指挥部为抓手,致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创新转型、聚焦富民,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努力走在南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列。

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10%以上,全部工业应税销售1000亿元以上、增长10%以上,服务业应税销售力争达到1000亿元、增长35%以上,建筑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3.3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适度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5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9%以上,万元GDP能耗降幅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指标。

做好明年工作,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四点:

一是把握发展窗口期。我市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如皋有责任、有必要、有信心发展得更好更快一些。为此,我们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保持1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9%以上、力争在4个指标上均突破1000亿元,主要是为如期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确定的,这是市委市政府勇于挑战、高点定位的一种体现,更是主动作为、开拓进取的一份责任和担当。作出这样的判断,正是基于我们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黄金机遇期。机遇是有窗口期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能否抓住并用好这个难得的机遇期,是我们必须答好的一份答卷。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在稳的基础上保持和发展好进的势头。更加突出工作重点,明确主攻方向,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努力让发展水平更高、群众获得感更强。

二是主攻发展转型。当前,我市的发展转型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已到了不转型创新不行、转型创新慢了也不行的重要关口。综观大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央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创新驱动的政策导向愈发鲜明,创新转型正成为发展的基点。2017年,我市发展迎来了一个转折期,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出关”,取决于我们能否发挥好陆海江战略枢纽作用,对接服务好上海,撬动发展“风口”上的新动能;能否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体制,营造有利于创新转型的氛围;能否实现六大指挥部工作的新突破,点燃支撑全局工作的引擎。因此,我们要深入实施“双轮驱动”战略,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主攻改革创新,狠抓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为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动力。

三是主抓增收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是提高广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从我市小康指标实现程度看,三个“人均”和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等4项指标实现程度还不到80%,其中人均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3项核心指标均处在南通末位,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比例还不高,这与我市的经济总量和发展态势很不相称。因此,我们要在加快富民进程、优化生态环境方面集中发力,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以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来补齐短板、补强弱项,在共建共享中打赢高水平全面小康攻坚战,共创全市人民幸福生活。

四是落实担当责任。完成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开好局、起好步。明年的工作极具挑战性,没有开拓进取、创新创造的劲头就没有出路,只有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的精神才能闯出新路。做好明年的工作,关键在人,核心在干部。因此,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善担当,敢负责,重落实。工作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切实改变干得越多问题越多、少干不干反而没有麻烦的逆向激励。必须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到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矛盾化解一线,落实责任,靠前指挥,组织攻坚。必须要抓好落实,对确定下来的事情,要不折不扣抓落实,决不能走样,决不能变通,做到抓铁有痕,抓出成效。

三、2017年主要工作举措

目标的实现,是干出来的。全市上下要紧扣重点,抓住关键,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聚力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增长新质效。要始终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处理好招商与选资、总量与质量的关系,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构建“3+3+4”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市经济增长新引擎。推进先进智造业高端化发展。加强政策扶持,提供精准服务,推动优化组合,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巩固提升船舶海工、新材料、高端纺织三大支柱产业,加快船舶修造、配套产业重组步伐,有效整合资源,重点研发高端海工装备及配套产品;推动新材料产业向规模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青年赛麟、吉利康迪等六个汽车及龙能锂电池零部件产业项目,抢抓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经济示范城市”建设机遇,推进氢能源汽车规模化,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推动智能装备规模化发展,提升数字与装备融合,积极扶持研发智能机器人新产品,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抢抓4G、5G网络机遇,推动电子商务产业深度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向新一代物联网、智慧城市延伸。推进服务业集聚化发展。重点发展大物流、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四大服务业。充分发挥一类开放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作用,以大贸易带动大物流,全力推进四大交易平台建设,力争实现港口吞吐量5500万吨、集装箱10万标箱。不断放大我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影响力,深度挖掘“三张名片”内涵,着力打造长三角长寿养生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5%以上。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及云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实施“智慧如皋”建设,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30%以上。放大“世界长寿乡”品牌效应,高度聚焦长寿食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养生服务、养老地产等领域,借势发力、做精做优,打造长三角大健康产业集聚区。统筹发展其他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向服务业两端延伸,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工业设计、商贸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注重发展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引导餐饮、百货等传统服务业创新经营模式,进一步做靓品牌,提升知名度。推进现代农业品牌化发展。不断放大长寿农产品品牌效应,巩固扩大在上海市场的份额,做大做实上海“菜篮子”基地。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契机,在优化“234”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基础上,以加工业、互联网带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着力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注入农业发展新动力。推进建筑业现代化发展。持续加强建筑企业管理,大力推进收购、兼并、重组,提升市政路桥、交通水利、智能建筑等高附加值市场份额,着力培育壮大建企航母,确保明年施工产值超1000亿元。

2.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项目建设是引领经济新常态、推动发展上台阶最有效的抓手。要始终突出“项目第一抓手”理念,一着不让抓招引、抓投入、抓会办、抓服务。突出招商选项目。要有“选”的思维,重点瞄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大型央企,聚焦北上广深和日韩港台等重点区域,主攻一批补链、育链、强链的产业链项目。要有“引”的路径,坚持以商引商、以企引企,发挥企业家信息、人脉、品牌等优势,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葡萄串”效应。要有“新”的突破,在引进各类猎头公司、投资基金、风投创投平台委托招商,形成突破;在谋划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引进专业配套型、创新创业型、科技成长型企业上有突破。要有“评”的标准,进一步完善招商考核办法,确保引进项目环保标准、产业标准、技术标准“三个不降低”,数量质量“两个不掺水”。优化服务推项目。要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机制,全面推进联合预审、容缺审批、容缺建设和容错机制,加快推行负面清单制度,实现从立项到许可建设50天内办结常态化。要进一步深化重大项目日巡访、周会办、月点评、季考核推进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零距离、保姆式服务,确保明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结转项目竣工率70%、达产率60%以上,当年开工项目竣工率40%以上。破解瓶颈促项目。推动土地、资金、用工等生产要素向产业项目集聚,打通“要素链”。破解用地难题,突出对内挖潜,通过增减挂钩、“腾笼换凤”等途径,最大限度预留用地空间;注重向上争取,促进更多改革政策在我市先行先试,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级以上统筹推进目录。破解资金难题,积极推动信贷资金更多地向实体经济倾斜;通过融资租赁、债务融资、股票增发等途径,满足产业项目资金需求;推广PPP合作模式,发挥财政资金、产业基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破解用工难题,切实抓好订单培养、订单招工、订单服务,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同时支持企业装备改造升级,实现“机器换人”。

3.加强规模企业培育。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产业链条为纽带,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技改,做大做强,培育一批行业龙头型、基地型企业,构建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现代产业集群。实施一企一策的个性化培育目标,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和产品市场“单打冠军”,打造更为合理的企业梯队,力争明年净增规上企业50家以上、亿元企业30家以上。围绕企业上市过会1家、报会1家、入轨3家、新三板挂牌5家以上的目标,加大后备梯队的培育力度,逐步形成“培育一批、股改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的良性发展局面,打造如皋上市(挂牌)企业板块。

(二)聚力改革创新,增强转型发展新动能。改革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开路先锋,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源泉。

1.着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蹄疾步稳推动改革向纵深,向重点领域聚焦,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成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重点。坚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按照去产能以“优”为方向、去库存以“稳”为要务、去杠杆以“撬”为手段、降成本以“实”为宗旨、补短板以“增”为动能的思路,不折不扣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抓好经济体制改革这个主轴。紧贴基层和企业需求,紧盯“痛点”“难点”和“堵点”,不断优化审批制度,探索推进帮办代办服务,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主动、高效、低成本的投资环境。积极推进国有资产改革,注重加强国有资本运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国有资产做大做强。夯实民生领域改革这个基础。持续推进省部共建的首批教育现代化县级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快推进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廉价的医疗服务。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并行,力争建成省级示范县(市)。推进重大改革试点这个关键。持续推进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作用的国家、省级改革试点,确保明年完成县城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省教育现代化县级示范区、陆海统筹土地综合整治等3项改革,创出具有如皋特色的改革经验,发挥对面上改革的示范带动效应。

2.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抢抓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窗口期,善谋创新之举,争当全省“聚力创新”的快跑者。注重载体打造。把六大建设指挥部作为转型创新的内生动力和支撑全局工作的重要引擎,发挥好扁平化管理优势,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架构和江海河联动,按照政府引导、专业管理、市场化运作要求,做到“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位分管领导、一个专业团队、一支产业基金”,引领和推动资源集约、功能集成、产业集聚。注重平台建设。主动对接科研院所,加大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进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开源空间等一批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推动科创中心建设,打造展示如皋创新活力和城市魅力的创新地标;抓好平台运行,力促每一个创新平台都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强引擎。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新增企业研发平台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注重人才集聚。充分发挥长寿之乡、教育之乡、最佳休闲小城等品牌优势,充分展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富有特色的产业优势,充分放大政策激励作用,既放眼全球,又着眼本土,吸引海内外各类精英来如创业生活。

3.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深入挖掘并有效发挥我市的开放基因,着力打造开放发展升级版。主动对接服务上海。把融入苏南、接轨上海作为开放发展的战略基点,成立对接服务上海的工作机构,充分利用上海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建设以及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确保在创新资源互动、园区平台合作、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创新提升开放平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国字号”和对外开放主平台的优势,加快完善功能平台、集聚资源要素、培育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努力在全省国家级开发区中争先进位。如皋港区要强化“南通主力港”定位,加快港工贸一体化、港产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步伐,推进深度开发,全面提升如皋经济发展“发动机”地位。高新区要围绕“经营城市典范区、科技创新先行区、城市活力展示区”目标,充分利用好CSIP如皋创新创业基地和开源空间两个平台,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创新创业创意新高地。如皋工业园区要以“打造健康长寿养生福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城”为引领,高度聚焦城市经济、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碧水环绕、生态宜居的现代都市示范区建设进程。做优园区功能配套。

统筹抓好园区功能升级、港口功能提升、城市功能完善,推出一批“集中连片、规模适中、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努力形成“拿得出手、落得了地、招得了商”的开放载体。要放大一类口岸、保税中心效应,力争在综保区、保税物流A区及港口汽车滚装专用码头申报建设取得突破。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放大涤诺、恒康等企业“走出去”的示范效应,继续发挥六建集团境外承包工程的支柱作用,鼓励和引导我市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投资建厂、跨国并购、承包境外工程等多种形式,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竞争力。

(三)聚力统筹协调,构筑城乡发展新格局。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要求,提升城乡规划建设品位,完善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

1.合理优化城乡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要完善规划体系。统筹城市生产、创新、便民三大服务,坚持特色、绿色、集约三大发展,认真做好各类空间规划,重点做好城市总规的修缮、控规的提升和城市水系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坚持规划“一张图”“一盘棋”。加快促进城市总规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规划衔接体系。要注重差异区分。摒弃千镇一面、高大全的定式思维,按照精致、标致、雅致要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培育个性化城区,以个性化规划新城区,以差异化规划新镇村,做到用特色规划引领特色建设,真正体现“看得见碧水、望得见绿树、记得住乡愁”。要严格规划监管。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加大动态监督和跟踪管理,严格依法执行规划,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2.稳步提高建管水平。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理念,借力新城开发,推动城市精明增长、紧凑发展。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围绕建设中等城市定位,着眼人口、产业两个集聚,加快推进吾悦广场等特色商业区、大型商贸综合体、高等级医院和学校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做好老小区改造,提升城市人气指数。以龙游河北沿与内城河贯通为重点,大力推进主城区生态水系景观工程建设,不断畅通城市水系。积极实施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管廊开发改造,高标准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力争创成中国人居环境奖。坚持规划招商、精准选商,按照市场要求,有序出让土地,建设一批品位高、市场前景好的居住小区,满足市民需求。注重城市精细管理。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重点加大城乡结合部、老镇区、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力度,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逐步实现网格化、科学化、智能化。积极推进主干道绿化景观带、精品小游园规划建设,积极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推进特色镇村建设。按照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制度活而新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等空间载体,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步伐。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稳步提升“七位一体”长效管护质态,提高市场化管理覆盖率,全面巩固提升农村环境。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探索推广村庄有机更新模式,打造一批美丽乡村休闲度假基地。

3.大力推进互联互通。加快交通转型步伐,构建起“多样高效、内外联通”的大交通体系。推进对外通道互联互通。积极参与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加快融入以沪苏通经济圈为重点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积极争取高铁、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等更多纳入国家通道、区域通道,重点做好盐通高铁服务保障,密切跟踪北沿江城际铁路布线布站规划,及时做好对接服务,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推进区域组团互联互通。优化县际、镇区之间的快速交通网络,加快城外路网与城市路网的有机衔接,促进内外交通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市镇村三级道路建设,重点加快推进通皋大道、S226等一批干道建设。调优城区公交线路,合理规划设置微公交和自行车站点,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推进多种运输方式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多网合一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补齐多式联运短板。重点规划建设如皋站、如皋港、经济开发区三大物流园,全力推进渤商所等四大交易平台建设,加强物流体系与产业布局的协调互动。

(四)聚力绿色发展,彰显生态宜居新形象。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的重要标杆,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涵。要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力促环境质量更优,提升绿色发展综合指数。

1.拓展绿色发展空间。突出抓好生态红线管控与保护,规范空间开发活动、控制空间开发强度,确保全市生态红线区域面积不低于22.3%,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镇区污水管网建设,推动250吨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一期1.5万吨/年危险废弃物焚烧处置项目上半年投入运行,加快推进垃圾飞灰填埋项目,确保全市单位GDP能耗降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硬性约束指标要求。积极倡导生活方式绿色化,引导低碳生活。

2.强化环境发展治理。以省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计划为契机,按照集中发力、狠抓源头、精准治污、保护优先、从紧从严、创新引领的要求,打好治气、治水、治土三大攻坚战。深入推动降煤、控排、禁烧,着力减少污染源,推动煤炭清洁使用,优化能源结构,全面推行“绿色建造”“绿色施工”,努力实现“天更蓝”。采取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和手段,对良好水体实行清单式保护,促进城市水系健康发展,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积极防治地下水污染,努力实现“水更净”。加快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控和企业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大力推进以农村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为重点的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动秸秆科学还田和综合利用,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努力实现“地更绿”。

3.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格的问责,构建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扎紧制度的笼子。严把入口关,认真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坚决把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的项目拒之门外,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突出环节控制,加强重点行业安全治理,提高环境安全监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镇区间交界断面水质补偿机制。强化长效机制,按照“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属地管理”原则,加大环境督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认真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环境治理考核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树立绿色政绩观。

(五)聚力共享富民,谱写民生幸福新篇章。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努力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更高的满意度。

1.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百姓富,是全面小康的直接体现。稳步提高群众工资性收入。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用供给侧思维统筹城乡就业,发挥就业“直通车”作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切实提高群众经营性收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下岗职工“初始创业”,激励外来人才“来如创业”,扶持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努力提高群众财产性收入。围绕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的目标,加大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盘活和开发力度,落实财税、用地等扶持政策,做强集体经济带民致富;壮大股份合作经济,大力发展物业经济,挖掘建筑富民新动能。不断提高群众转移性收入。进一步加大财政在养老、医疗、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补助。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坚持综合施策与分类扶持相结合,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明年半数以上新一轮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

2.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志。持续健全便民体系。坚持以标准化推动均等化,深化“市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下沉、向农村覆盖,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均衡性。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教育事业,优化学校布局,加快北外附属龙游湖外国语学校建设,建成一批满足群众需求的现代化学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推进中医院三期开工建设,引进医疗资源、社会资本注入医疗卫生领域,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网络。加强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农民艺术节和全民健身活动,推动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胶片电影主题园等园区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强化社会救助托底功能,完善“五道医疗保障线”救助联动机制,着力扩大社会救助范围,稳步提高救助标准。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建立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让发展更有温度。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核心价值引领。以建成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镇村好人”“最美如皋人”等评选,扎实推进志愿者服务常态化和诚信建设制度化,让正能量传递到每个角落。

3.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切实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加强平安如皋建设。进一步擦亮省平安县(市、区)品牌,推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升级,坚决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深化法治如皋建设。围绕让法治成为如皋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这一主线,坚持规范公权、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高度关注信访工作,健全群众诉求的表达机制、解决机制、反馈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解决、权益有保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有效防范各类风险。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实现明年各项目标任务,核心在党,关键在干部。必须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巩固凝聚力、提高创造力、增强战斗力。

1.要把加强思想建设作为管党之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实思想建设是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强化理论武装。注重强化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牢记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殷切嘱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注重思想解放。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的重点任务、工作要求、模式路径,都与过去不大相同,要善于闯出新路,凡是有利于转型创新的、凡是能加快富民强市的、凡是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的,都要乘势推进。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既有新的发展阶段出现的新问题,也有一些长期难以破解的老问题、必须鼓励和支持基层敢想、敢试、敢闯。坚持制度约束。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一手抓制度完善、一手抓制度执行,做到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真正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

2.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治党之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充分发扬民主。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统筹做好明年1月的市人大、政府、政协以及镇人大、政府换届工作。完善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开展工作,支持法院、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持续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群团社团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老干部、人武、双拥、统战、对台等各项工作。严格执行《准则》。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警示教育等制度,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定期分析和民主评议等制度,经常性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让党内生活成为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的大熔炉。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认真落实“20字”好干部标准,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及配套制度,切实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三重一大”等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重大建设项目严格实施环评、稳评和安评。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立健全保证民主生活会质量的长效机制,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3.要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兴党之道。建强党的基层战斗堡垒是爱党护党兴党的使命所在。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建设。大力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336”工程,全面推行“三单双评”制度,着力推动人向基层走、钱向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提升基层班子战斗力。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更加突出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有机统一,坚持村(社区)党组织和“两新”党组织两手齐抓,巩固完善“1+X”服务体系,在优化服务中彰显党的政治优势,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严把入口与畅通出口两端发力,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要求发展党员,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落实党员积分制管理星级化考评制度,提升基层党员引领力。

4.要把严抓反腐倡廉作为护党之本。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落实“两个责任”。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加大“一案双查”“责任倒查”力度,既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倒查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强化作风效能。毫不松懈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精神的落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认真落实密切联系服务群众要求,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推动作风建设不断深化、党风政风持续好转。严格监督执纪。认真执行党的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问责条例等法规制度,探索践行“四种形态”的工作机制,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真正体现对党员干部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持续擦亮“政风行风热线”品牌,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坚定惩腐肃贪。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继续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违反党的纪律行为和腐败问题,着力查纠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同志们,实现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部署的精彩开局,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市上下务必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建设“强富美高”魅力如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陈晓东在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