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家乡的雅语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回到生产队参加劳动,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见到我之后都不呼我的名字,十分热情的叫我“相公”。而懵懂、腼腆的我,也不知“相公”是何意,又不好当面请教,后来,我从书本上获知:旧时,人们对秀才,当官的人,都称之“相公”。村里人叫我“相公”是抬举我,除了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更主要的让我感觉得到“相公”这个词语用得很高雅。

“姑娘”这一美丽的称呼,众所周知是指待在闺中未出嫁的年轻女子,可是我发现:在乡村里,却把“姑娘”叫活了、叫亮了、叫响了。

       那些大妈、大婶们,一见到嫁到外村,回娘家探亲的媳妇,都很亲昵的左一声“姑娘”、右一声“姑娘”叫个不停,嘘寒问暖,当时在旁的我,听得十分纳闷,怎么把“姑娘”、“媳妇”都混淆不分呢?还有我那年迈的外婆,每次拐着小脚来我家时,人还未进门,就大声嚷道:“二姑娘在家吗?”原来我妈上面有一个姐姐,在外婆家被称之“二姑娘”。后来我才慢慢明白,那些虽已嫁出去多年女子,但在村里长辈眼中,俨然还像没有出嫁,身上还罩着长辈浓浓的爱。那些被叫“姑娘”的媳妇,她们心情特别愉快,因为心里暗暗感到年轻,听到长辈亲切叫声,甚至还真像姑娘一样,羞涩的脸颊飞起绯红来。“姑娘”又是一句高雅的称呼。

       “细挎锹”是从前乡下年轻爸爸妈妈对七八岁左右孩子昵称,是夸孩子聪明、懂事、可爱。具体“细挎锹”来历。据说在很早的时候,庄稼人为了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习惯,他们下地干活时,就把孩子带在身边,同时在孩子身上斜背一把用作清除田里杂草的小铁锹,通过父母言传身教,满脸幼稚、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很快学会一些劳动技巧。所以“细挎锹”成为那时孩子的雅号。

       转眼间30多年时间过去了,我也成了长辈,也学会跟着时代潮流,用“老板、帅哥、美女、小姐、小公子、小公主……”等五花八门的称呼来和晚辈打招呼,可心里叫得很别扭,有一种口是心非,曲意逢迎的浮躁。总不及那时长辈口中的雅语,自然、真诚、纯净、高雅。

       我口中所谓的雅语,它是家乡丰富多彩、幽默风趣方言中的精品。时光在无情的流逝,我是一位多愁善感的人,总在时时的担心这优美、闪亮如金的乡村雅语,总有一天会湮没在岁月尘埃里。

       值得庆幸的是,前天我意外的获得一本散发着诱人的墨香、包装精美《如皋方言》词典,真是如获至宝。于是迫不及待打开它,慢慢咀嚼着扑面而来,耳熟能详家乡方言,真是让我有一种返璞归真,重返淳朴旧时光的恍惚之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江苏省语言学会会员吴凤山老师,不顾年事已高,不顾家庭困难,不计报酬,和朱鑫荣、征大富等同仁,花上成年累月的时间,志愿编写这部浸透着他们智慧和汗水,同时又散发着浓浓乡土气息的一部不可多得方言词典。这对家乡方言挖掘、收集、保管、传承,无疑是做了一件让人敬佩的大好事。

(韩良玉)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想念家乡的雅语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