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洋灯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崔液)”官员诗人在元宵之夜尽情欣赏着京城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快乐祥和热闹的气氛让诗人妙笔生花铸就不朽诗篇。

花灯自古以来只有象诗人那样的城里人才能一览它的风采,在农村无花灯可赏。洋灯(孔明灯)是农村人自娱自乐的节日大餐,元宵之夜洋灯让你亢奋,让你陶醉。

 记忆中四爹是庄里洋灯王,春节前他就发动洋灯发好者积极筹备制作洋灯的相关物品。四爹曾是战场上的一名勇士,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贡献,所以在庄上很有威望。竹子、铅丝、棉圆等等这些东西容易准备,面粉和纸却是吃紧。几两面粉糊洋灯无疑是口中夺食,大家都在勒紧裤带过日子,有上顿饿下顿的。四爹慷慨豪爽,宁可扎着嗓子饿一顿也要让洋灯升空,让大家高兴快乐,面粉他出。纸的问题并非洛阳纸贵,还是经济原因,一个洋灯三张纸,三张纸的价格是普通人家好几天的生活费。那时你辛辛苦苦在生产队干了一年,年底核算工分你不但分文得不到还得掏腰包倒找给生产队,有理你也说不清。考虑到大家没钱买纸四爹未雨绸缪,早早地向附近的单位领导要纸张,他开口人家都不会拒绝。

洋灯看起来简单,制作要求很精细。从裁纸到缝口,筐架的大小高矮都必须精确到位。四爹每次要求参与糊洋灯的人员精益求精,每只洋灯必须一次成功。学成大伯和友文叔叔是他的得力干将,有他俩人在洋灯制作总是万无一失。

元宵节的下午四爹家就门庭若市,大人小孩都到四爹家看着糊洋灯。怕糊好的洋灯被好奇的孩子们弄坏,四爹总是喜欢瞪着眼睛大声吆喝:“细伢儿都到外面去,哪个弄嘎坏呀洋灯我剥他的皮。”童言无忌有回嘴的:“你个呆老四。”这回四爹不瞪眼睛反而笑着:“你个细怂没规矩。”一老一少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夜色降临,四爹家又恢复了平静。众人散去,四爹等人仔细检查每一个做好的洋灯,一切正常他们开心笑了。伯父学成是位古诗词爱好者,每年糊好洋灯后他总是喜欢来一段关于元宵的诗词。我太小也听不懂,四爹是扁担一横认得是一字,扁担一竖就认不得是一,古诗词对他而言就是一个谜一团雾。他说伯父是山上的驴子学马叫,人不学学鬼。第一次我记住了“欲漏铜且莫区……何处文灯不看来。”伯父用的方言吟唱,后来我才懂得是崔液描写元宵的作品。

明月柔情似赠玉,夜露映相辉。月光下一大群人踩着剔透的露水跟着四爹他们来到旷野之中放洋灯,一路上大人们放开嗓门儿倾情地大声谈笑着吆喝着,那惬意那潇洒全都刻在脸上。这一刻,他们的字典里没有贫穷;这一刻,他们的心中没有饥寒交迫的痛苦;这一刻,他们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熊熊的火把点燃了洋灯上的棉圆,热气将洋灯撑得鼓鼓。四爹一声:“放。”洋灯举上天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成功的喜悦让大家欢呼雀跃。更有腿脚麻利跟在洋灯后奋起直追,他们想回收洋灯,无论追不追上只是为了一份心情。

每年四爹望着远去的洋灯总会说:“什么时候人能上天该多好。”可惜,他老人家没亲眼目睹航天英雄实现的飞天梦想。

顾兴华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元宵洋灯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